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一、引言 | 第7-18页 |
(一) 问题的提起 | 第7-8页 |
(二) 我国司法现状考察 | 第8-11页 |
(三) 文献梳理 | 第11-16页 |
(四) 本文结构框架 | 第16-18页 |
二、直索股东的责任性质 | 第18-32页 |
(一) 我国司法实践考察 | 第18-19页 |
(二) 实践与理论混乱之原因分析 | 第19-27页 |
1、对传统司法解释采“补充责任”的路径依赖 | 第20-22页 |
2、连带责任与补充责任概念的混淆及误用 | 第22-23页 |
3、由“严重损害债权人利益”不当推理为补充连带责任 | 第23-25页 |
4、直索责任与抽逃出资股东对公司债权人责任的混同 | 第25-27页 |
(三) 共同连带与补充连带的角逐:对紊乱思维的矫正 | 第27-32页 |
1、我国新公司法规定“连带责任”的一种可能性推测——法人实在说的影响 | 第27-29页 |
2、共同连带责任更能维护制度平衡 | 第29-31页 |
3、共同连带责任更加经济效率 | 第31-32页 |
三、直索股东的责任限额 | 第32-45页 |
(一) 我国司法实践考察 | 第32-36页 |
(二) 责任限额问题混乱的原因分析 | 第36-39页 |
1、传统司法解释的影响 | 第36-37页 |
2、对股东有限责任的盲目坚持 | 第37-39页 |
(三) 直索股东责任应无限额 | 第39-45页 |
1、资本神话的破灭——“有限额”的破产 | 第39-40页 |
2、法人格否认制度的制度本意——“无限额”的确立 | 第40-42页 |
3、国外做法——追溯制度本源 | 第42-43页 |
4、无限额更为有效保护债权人利益 | 第43-45页 |
结束语 | 第45-46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