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上游原水深度处理后加氯方式的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3-35页 |
·概述 | 第13-14页 |
·饮用水消毒的现状及问题 | 第14-17页 |
·安全消毒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7-23页 |
·传统消毒技术 | 第18-19页 |
·优化氯消毒 | 第19页 |
·二氧化氯消毒 | 第19-20页 |
·臭氧消毒 | 第20页 |
·紫外线消毒 | 第20-21页 |
·顺序消毒技术 | 第21-22页 |
·联合消毒技术 | 第22-23页 |
·消毒副产物的研究进展 | 第23-31页 |
·消毒副产物的种类 | 第23页 |
·消毒副产物的毒性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 第23-25页 |
·消毒副产物产生机理 | 第25-27页 |
·影响消毒副产物生成因素 | 第27-29页 |
·消毒副产物的控制途径 | 第29-31页 |
·课题背景 | 第31-32页 |
·研究目的 | 第32页 |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32-35页 |
第2章 工艺流程和试验方法 | 第35-49页 |
·工艺流程及主要运行参数 | 第35-36页 |
·试验装置及流程 | 第35-36页 |
·试验条件与工艺参数 | 第36-37页 |
·水质分析项目及方法 | 第37-38页 |
·水样的取样点 | 第37页 |
·试验分析指标 | 第37页 |
·水质分析方法 | 第37-38页 |
·卤乙酸检测方法 | 第38-45页 |
·方法原理 | 第39页 |
·实验部分 | 第39-44页 |
·分析方法与结果的讨论 | 第44-45页 |
·三卤甲烷检测方法 | 第45-49页 |
·方法提要 | 第45页 |
·试验部分 | 第45-49页 |
第3章 原水及出水水质检测分析与调查 | 第49-60页 |
·原水历年水质分析 | 第49-53页 |
·试验期间原水和出水水质 | 第53-59页 |
·pH值 | 第54-55页 |
·浑浊度 | 第55-56页 |
·氨氮 | 第56-57页 |
·亚硝酸盐氮 | 第57-58页 |
·COD_(Mn)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4章 不同消毒方式加氯量和余氯量 | 第60-85页 |
·折点加氯曲线和需氯量 | 第61-69页 |
·余氯与需氯量 | 第61-68页 |
·需氯量与氨氮浓度的关系 | 第68-69页 |
·高氨氮——氯胺消毒 | 第69-72页 |
·中高氨氮——氯胺消毒和折点加氯消毒 | 第72-75页 |
·低氨氮——氯胺消毒和自由氯消毒 | 第75-81页 |
·氯氨混合试验 | 第75-80页 |
·自由氯消毒和先加氯后加氨消毒 | 第80-81页 |
·动态实验 | 第81-82页 |
·余氯衰减动力学模型的筛选 | 第82-85页 |
第5章 消毒及其副产物和生物稳定性研究 | 第85-107页 |
·细菌灭活率 | 第85-87页 |
·有机物指标 | 第87-97页 |
·TOC | 第87-89页 |
·GC/MS全分析 | 第89-97页 |
·不同消毒方式的消毒副产物 | 第97-104页 |
·三卤甲烷的生成量 | 第98-101页 |
·卤乙酸的生成量 | 第101-104页 |
·其他消毒副产物的产生 | 第104页 |
·生物稳定性 | 第104-107页 |
第6章 结论 | 第107-110页 |
·结论 | 第107-108页 |
·建议 | 第108-110页 |
致谢 | 第110-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7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