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7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10-11页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促进我国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耕地的利用效率 | 第11页 |
·提高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 第11页 |
·推动我国土地管理法律的完善 | 第11-12页 |
·促进我国的法律体制与世界各国法律接轨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2-13页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3-15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本文可能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我国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概述 | 第17-24页 |
·耕地与耕地资源 | 第17-20页 |
·耕地的概念及内涵 | 第17页 |
·耕地资源的内涵 | 第17-18页 |
·耕地资源的作用 | 第18-19页 |
·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涵的界定 | 第19-20页 |
·耕地资源的利用现状 | 第20-21页 |
·耕地总量大,人均耕地数量少 | 第20页 |
·耕地质量差,退化严重 | 第20页 |
·耕地后备资源严重缺乏 | 第20-21页 |
·耕地利用率存在下降趋势 | 第21页 |
·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的主要矛盾 | 第21-24页 |
·粮食安全对耕地构成的压力 | 第21-22页 |
·农业生产生态结构调整对耕地的压力 | 第22页 |
·城市化对耕地造成的压力 | 第22-23页 |
·耕地污染对耕地的压力 | 第23-24页 |
第三章 我国现行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法律制度的剖析 | 第24-35页 |
·我国土地资源法律制度的总体性分析 | 第24-26页 |
·以行政权力配置资源, 忽视市场对资源的基础配置作用 | 第24页 |
·片面强调国家利益而忽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权 | 第24-25页 |
·土地资源产权缺乏有效的实现路径 | 第25页 |
·单纯强调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 第25-26页 |
·土地资源管理部门设置不合理 | 第26页 |
·我国耕地资源法律保护外部环境差 | 第26-28页 |
·政府执政理念不完善 | 第27页 |
·农民保护观念的淡薄 | 第27-28页 |
·社会关注程度不够 | 第28页 |
·现有耕地资源法律制度本身不完善 | 第28-35页 |
·耕地资源的产权制度设计不合理 | 第28-30页 |
·土地利用规划制度的不完善 | 第30页 |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度不完善 | 第30-31页 |
·耕地质量保护制度的缺失 | 第31-32页 |
·耕地资源保护的法律责任的不完善 | 第32-33页 |
·耕地资源执法体制的分析 | 第33-35页 |
第四章 我国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理论研究 | 第35-43页 |
·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理念研究 | 第35-39页 |
·现有法律理念的总结 | 第35-36页 |
·理念的创新 | 第36-39页 |
·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原则 | 第39-43页 |
·概述 | 第39-40页 |
·基本原则的内容 | 第40-43页 |
第五章 我国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法律完善 | 第43-50页 |
·更新现有的立法理念 | 第43页 |
·建立完备统一的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法律体系 | 第43-45页 |
·完善现有耕地保护的制度,构建耕地质量保护制度 | 第45-46页 |
·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执法完善 | 第46-48页 |
·政府执政理念的完善 | 第46页 |
·逐步完善干部考核标准 | 第46-47页 |
·执法机构的完善 | 第47-48页 |
·执法队伍的完善 | 第48页 |
·提高公民的耕地保护意识,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作者简介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