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开放式基金业绩评价实证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导论 | 第8-14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 ·研究目标及研究方法 | 第10页 |
|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10-13页 |
| ·可能的创新 | 第13-14页 |
| 2.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 第14-27页 |
| ·相关理论 | 第14-20页 |
| ·投资组合理论 | 第14-16页 |
| ·资本资产定价理论 | 第16-19页 |
| ·套利定价模型 | 第19页 |
| ·有效市场假说 | 第19-20页 |
| ·国外文献研究 | 第20-23页 |
| ·基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风险调整指标研究 | 第20-21页 |
| ·基于套利定价模型的指标研究 | 第21页 |
| ·基金选股能力与择时能力的研究 | 第21-23页 |
| ·基金业绩持续性研究 | 第23页 |
| ·国内文献研究 | 第23-26页 |
| ·风险调整业绩评价的相关研究 | 第23-24页 |
| ·选股能力与择时能力的相关研究 | 第24-25页 |
| ·主成分分析法的相关研究 | 第25-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3. 基金业绩评价指标及方法 | 第27-39页 |
| ·基金收益率指标 | 第27-28页 |
| ·投资基金单位净资产 | 第27-28页 |
| ·投资基金的投资收益率 | 第28页 |
| ·风险调整绩效指标 | 第28-30页 |
| ·风险调整绩效三大指标 | 第29页 |
| ·三种风险调整绩效指标分析比较 | 第29-30页 |
| ·多因素模型 | 第30-31页 |
| ·Fama和French的三因素模型 | 第30页 |
| ·Carhart的四因素模型 | 第30-31页 |
| ·单因素模型和多因素模型比较 | 第31页 |
| ·基金选股与择时能力模型 | 第31-33页 |
| ·T-H模型 | 第31-32页 |
| ·H-M模型 | 第32-33页 |
| ·T-M与H-M模型比较 | 第33页 |
| ·基金业绩持续性研究 | 第33-35页 |
| ·双向表法 | 第33-34页 |
| ·收益回归法 | 第34-35页 |
|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检验法 | 第35页 |
| ·基金业绩综合评价建立 | 第35-38页 |
| ·主成分分析方法 | 第35-37页 |
| ·主成分分析指标选取 | 第37页 |
| ·聚类分析 | 第37-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4. 我国开放式基金业绩评估的实证研究 | 第39-56页 |
| ·研究样本与评价基准 | 第39-41页 |
| ·样本及数据的选取 | 第39-40页 |
| ·无风险收益率R_f的确定 | 第40页 |
| ·市场基准R_(mt)的确定 | 第40-41页 |
| ·实证分析 | 第41-55页 |
| ·实证检验前的基本假设 | 第41页 |
| ·基金收益指标的实证分析 | 第41-43页 |
| ·风险调整收益指标的实证分析 | 第43-46页 |
| ·基金选股能力与择时能力的实证分析 | 第46-48页 |
| ·基金收益持续性的实证分析 | 第48页 |
| ·基金业绩综合评价的实证分析 | 第48-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5. 我国证券基金市场的政策建议 | 第56-61页 |
| ·建立完善的基金信息披露制度 | 第56-57页 |
| ·加大对公众投资者的教育投入,培养成熟的投资理念 | 第57页 |
| ·创建完善的基金管理人竞争市场 | 第57-58页 |
| ·进一步完善基金管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 第58-60页 |
| ·加快基金管理公司国际化进程 | 第60-61页 |
| 6. 结论 | 第61-64页 |
| ·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 | 第61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61-62页 |
| ·本文的局限性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62-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 附录 | 第66-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