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理学论文

斑马鱼(Danio rerio)母源性补体因子的传递和免疫功能以及补体系统的个体发育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39页
 1 补体系统概述第12-22页
   ·补体学研究简史第12-13页
   ·补体系统的组成第13-15页
   ·补体系统的激活第15-19页
   ·补体系统的功能第19-22页
 2 鱼类补体系统研究进展第22-34页
   ·软骨鱼类补体系统研究进展第22-24页
   ·硬骨鱼类补体系统研究进展第24-29页
   ·鱼类补体的特异性第29-31页
   ·鱼类补体系统的生物学活性第31-34页
 3 鱼类的母源性免疫第34-36页
 4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第36-39页
第二章 斑马鱼卵母源性补体系统的杀菌活性研究第39-68页
 1 前言第39页
 2 材料与方法第39-52页
   ·试验材料第39-41页
   ·大肠杆菌的培养及处理第41页
   ·斑马鱼卵无细胞体系的制备第41-42页
   ·斑马鱼卵无细胞体系中总蛋白浓度的测定第42-43页
   ·斑马鱼卵无细胞体系的杀菌试验第43-44页
   ·斑马鱼卵无细胞体系对细菌细胞损伤的电镜观察第44-45页
   ·斑马鱼卵无细胞体系中补体杀菌活性的检测第45-46页
   ·斑马鱼卵无细胞体系中补体途径的抑制试验第46-48页
   ·斑马鱼卵无细胞体系中补体成分的Western blot 检测第48-52页
   ·数据处理第52页
 3 结果第52-65页
   ·斑马鱼卵无细胞体系溶菌活性的特点第53-55页
   ·斑马鱼卵无细胞体系对细菌损伤的电镜观察第55页
   ·斑马鱼母源性补体的溶菌活性第55-57页
   ·斑马鱼母源性补体系统的溶菌机制第57-65页
   ·斑马鱼母源性补体成分存在于新受精卵第65页
 4 讨论第65-68页
第三章 斑马鱼母源性补体因子的传递与免疫功能第68-90页
 1 前言第68-69页
 2 材料与方法第69-79页
   ·化学试剂及仪器第69-70页
   ·实验动物第70页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培养与处理第70-71页
   ·斑马鱼免疫与样品采集第71-72页
   ·总蛋白浓度测定第72-73页
   ·兔红细胞的采集与处理第73页
   ·替代途径补体活性(ACH50)测定第73-75页
   ·补体蛋白C3 和Bf 的ELISA 测定第75-77页
   ·胚胎攻毒实验第77-79页
   ·数据处理第79页
 3 结果第79-87页
   ·斑马鱼全鱼和胚胎匀浆液的总蛋白含量第79-80页
   ·母源免疫对斑马鱼亲鱼及其后代补体含量的影响第80-83页
   ·母源免疫对斑马鱼亲鱼及其后代ACH50 的影响第83-85页
   ·母源免疫对斑马鱼胚胎抗感染能力的影响第85-86页
   ·斑马鱼胚胎中补体的抗感染作用第86-87页
 4 讨论第87-90页
第四章 斑马鱼个体发育过程中补体基因表达模式及补体系统的发育和成熟第90-110页
 1 前言第90-91页
 2 材料与方法第91-98页
   ·试验材料第91-92页
   ·试验设计第92页
   ·斑马鱼胚胎/幼鱼总RNA 的提取第92-93页
   ·RNA 的消化第93-94页
   ·反转录第94-96页
   ·Real-time PCR 分析第96-98页
   ·数据处理第98页
 3 结果第98-106页
   ·斑马鱼胚胎总RNA 提取第98-99页
   ·反转录cDNA 的质量第99-100页
   ·引物特异性和扩增效率第100-101页
   ·补体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第101-106页
 4 讨论第106-110页
结论第110-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28页
致谢第128-129页
作者简介第129页

论文共1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洋酵母Kodamaea ohmeri BG3植酸酶的生产、分离纯化、基因克隆及表达的研究
下一篇:青岛文昌鱼体液补体介导弧菌溶菌活性及弧菌逃避补体攻击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