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致谢 | 第7-13页 |
| 第一章 总述 | 第13-26页 |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3-15页 |
| ·水体的富营养化及危害 | 第13页 |
| ·富营养化的防治对策 | 第13-14页 |
| ·水体中磷的来源及存在形式 | 第14-15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页 |
| ·文献总述 | 第15-21页 |
| ·凹凸棒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 第15页 |
| ·凹凸棒石的带电性 | 第15-16页 |
| ·凹凸棒、石的特性和用途 | 第16页 |
| ·利用凹凸棒石处理废水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 ·废水除磷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 ·固液吸附的基本理论 | 第21-23页 |
| ·吸附法除磷的过程 | 第23-24页 |
| ·本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 ·本研究的技术关键 | 第25页 |
|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 第25-26页 |
| 第二章 凹凸棒石/氢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和表征 | 第26-34页 |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26-28页 |
| ·分析实验的方法 | 第26页 |
| ·实验所用的吸附剂载体性质与表征 | 第26-27页 |
| ·凹凸棒石/氢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27-28页 |
| ·凹凸棒石/铁/铝氢氧化物制备中铁铝投加量对吸附磷的影响 | 第28页 |
| ·结果和讨论 | 第28-33页 |
| ·样品制备中铁铝含量的不同对吸附磷的影响 | 第30页 |
| ·吸附剂中铁/铝负载量的计算 | 第30-31页 |
| ·样品的表征 | 第31-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三章 PMCN对磷吸附的效果以及影响 | 第34-42页 |
| ·实验条件和方法 | 第34-35页 |
| ·仪器和药品 | 第34页 |
| ·分析方法 | 第34-35页 |
| ·振荡吸附实验 | 第35-36页 |
| ·PMCN对磷吸附的实验 | 第36-37页 |
| ·震荡速度对吸附磷的影响 | 第36页 |
| ·温度对吸附磷的影响 | 第36页 |
| ·时间对吸附磷的影响 | 第36-37页 |
| ·磷的初始浓度对吸附磷的影响 | 第37页 |
| ·pH值对吸附磷的影响 | 第37页 |
| ·固/液对吸附磷的影响 | 第3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7-41页 |
| ·震荡速度对吸附磷的影响 | 第37-38页 |
| ·温度对吸附磷的影响 | 第38-39页 |
| ·时间对吸附磷的影响 | 第39-40页 |
| ·磷的初始浓度对吸附磷的影响 | 第40页 |
| ·pH值对吸附磷的影响 | 第40-41页 |
| ·固/液对吸附磷的影响 | 第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四章 PNCM对磷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实验 | 第42-57页 |
| ·吸附热力学 | 第42-48页 |
| ·吸附等温线 | 第42页 |
| ·吸附等温方程 | 第42-43页 |
| ·吸附焓变、熵变和自由能变 | 第43-4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4-48页 |
| ·吸附动力学 | 第48-55页 |
| ·固-液吸附动力学基本理论 | 第49-50页 |
| ·实验部分 | 第50-51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1-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 第五章 PNCMⅢ处理实际的含磷废水 | 第57-59页 |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57页 |
| ·实验材料的准备 | 第57页 |
| ·分析实验的方法 | 第57页 |
| ·实验方法 | 第5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7-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7页 |
| 专利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