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致谢 | 第7-12页 |
| 第一章 概述 | 第12-23页 |
| ·凹凸棒石概述 | 第12-18页 |
| ·凹凸棒石的发现 | 第12页 |
| ·凹凸棒石(粘土)的基本特征 | 第12-13页 |
| ·凹凸棒石的晶体结构 | 第13页 |
| ·凹凸棒石的X射线衍射特征 | 第13-14页 |
| ·凹凸棒石的电镜形态特征 | 第14-15页 |
| ·凹凸棒石的带电性 | 第15-16页 |
| ·凹凸棒石的吸附性质及其与重金属的作用机理 | 第16-17页 |
| ·凹凸棒石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 ·凹凸棒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8页 |
| ·锌的概述 | 第18-21页 |
| ·锌的发现简史 | 第18-19页 |
| ·锌在环境中的行为 | 第19页 |
| ·锌的生物学作用 | 第19-20页 |
| ·锌饲料添加剂 | 第20-21页 |
| ·课题背景、意义、研究进展和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凹凸棒石与锌的水热反应 | 第23-37页 |
| ·水热反应概述 | 第23-26页 |
| ·凹凸棒石与锌的水热反应 | 第26-27页 |
| ·实验材料 | 第26页 |
| ·实验仪器 | 第26页 |
| ·锌离子测定方法 | 第26-27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7-36页 |
| ·初始浓度为3mmol/L硝酸锌与2g提纯凹凸棒石反应 | 第27-31页 |
| ·初始浓度为30mmol/L硝酸锌与2g提纯凹凸棒石反应 | 第31-33页 |
| ·初始浓度为100mmol/L硝酸锌与2g提纯凹凸棒石反应 | 第33-36页 |
| ·小结 | 第36-37页 |
| 第三章 水热反应产物研究 | 第37-48页 |
| ·温度对产物的影响 | 第37-40页 |
| ·实验方法 | 第37页 |
| ·产物的 X射线衍射表征 | 第37-39页 |
| ·产物的 TEM图片 | 第39-40页 |
| ·反应时间对产物的影响 | 第40-43页 |
| ·实验方法 | 第40-41页 |
| ·产物的 X射线衍射表征 | 第41页 |
| ·产物的 TEM图片 | 第41-43页 |
| ·pH值对产物的影响 | 第43-47页 |
| ·实验方法 | 第43页 |
| ·产物的 XRD图 | 第43-44页 |
| ·产物的 TEM图片 | 第44-46页 |
| ·讨论 | 第46-47页 |
| ·小结 | 第47-48页 |
| 第四章 载锌凹凸棒石在模拟水体中的缓释研究 | 第48-53页 |
| ·凹凸棒石与初始浓度为3mmol/L硝酸锌水热反应产物的释放研究 | 第48-50页 |
| ·产物的制备 | 第48页 |
| ·模拟水体 | 第48-49页 |
| ·实验方法 | 第4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9-50页 |
| ·凹凸棒石与初始浓度为30mmol/L硝酸锌水热反应产物的释放研究 | 第50-51页 |
| ·产物样品的制备 | 第50页 |
| ·模拟溶液 | 第50页 |
| ·实验方法 | 第50页 |
| ·结果 | 第50-51页 |
| ·凹凸棒石与初始浓度为 100mmol/L硝酸锌水热反应产物的释放研究 | 第51-52页 |
| ·产物样品的制备 | 第51页 |
| ·模拟溶液 | 第51页 |
| ·实验方法 | 第51页 |
| ·结果 | 第51-52页 |
| ·小结 | 第52-53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4页 |
| ·结论 | 第53页 |
| ·展望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61页 |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