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以人为本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背景 | 第9页 |
·时代的要求 | 第9页 |
·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 第9页 |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9-10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技术路线 | 第15页 |
·研究的框架 | 第15页 |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2. 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理论和意义 | 第16-20页 |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 | 第16页 |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产生和发展 | 第16-19页 |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产生 | 第16-17页 |
1. 社会矛盾的加剧 | 第16-17页 |
2. 跨国公司势力的扩张 | 第17页 |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发展 | 第17-19页 |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义 | 第19-20页 |
·对企业自身的意义 | 第19-20页 |
·对社会的意义 | 第20页 |
3.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 | 第20-28页 |
·国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现状 | 第20-22页 |
·当代美国企业社会责任现状 | 第20-21页 |
·当代日本企业社会责任现状 | 第21-22页 |
·国内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现状 | 第22-28页 |
·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现状 | 第22-25页 |
·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现状 | 第25-27页 |
·外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现状 | 第27-28页 |
4.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存在的突出问题 | 第28-31页 |
·企业员工权益问题 | 第28-29页 |
·侮辱员工人格,体罚员工 | 第28页 |
·安全事故频发 | 第28-29页 |
·超时工作,工资得不到保障 | 第29页 |
·妇女权利得不到保障 | 第29页 |
·违法招聘员工,随心所欲辞退 | 第29页 |
·消费者权益问题 | 第29-31页 |
·产品信息问题 | 第29-30页 |
·产品质量问题 | 第30页 |
·产品服务问题 | 第30-31页 |
·自然环境问题 | 第31页 |
·企业经营理念落后 | 第31页 |
·管理方式和水平存在问题 | 第31页 |
·经济快速发展伴生的环境污染问题 | 第31页 |
·违法现象时有发生 | 第31页 |
5.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以人为本管理的关系 | 第31-35页 |
·什么是以人为本的管理 | 第31-32页 |
·以人为本管理的特点 | 第32页 |
·以人为本管理的内容—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 | 第32-34页 |
·内部利益相关者 | 第32-33页 |
·外部利益相关着 | 第33-34页 |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以人为本管理的关系 | 第34-35页 |
6. 企业履行以人为本的社会责任的对策 | 第35-44页 |
·企业自身应自觉履行以人为本的社会责任 | 第35-39页 |
·企业内部员工权益的保护 | 第35-37页 |
·企业与供应商关系 | 第37页 |
·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 | 第37-38页 |
·企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保护 | 第38页 |
·企业和社区 | 第38-39页 |
·企业履行以人为本的社会责任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 | 第39页 |
·政府的职责 | 第39-40页 |
·社会层面:第三方审核与认证 | 第40-42页 |
·SA8000 认证 | 第40-41页 |
·NGO 的作用 | 第41-42页 |
·呼吁为企业社会责任立法 | 第42-43页 |
·面对金融危机:三方协同,做好社会责任 | 第43-44页 |
7. 结束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作者简介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