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一、引言 | 第6-8页 |
二、我国公用企业反垄断法律规制演变 | 第8-20页 |
(一) 公用企业反垄断的原因分析 | 第8-15页 |
1、公用企业的一般概念与特征 | 第8-10页 |
2、我国公用企业反垄断的原因 | 第10-15页 |
(二) 我国公用企业反垄断立法演变 | 第15-20页 |
1、《反垄断法》前的公用企业反垄断规制 | 第15-16页 |
2、《反垄断法》后时代的公用企业反垄断规制 | 第16-20页 |
三、《反垄断法》规制公用企业的局限性 | 第20-33页 |
(一) 《反垄断法》无法打破固有的公用企业垄断 | 第20-21页 |
(二) 未能界定《反垄断法》与行业法之间的法律关系 | 第21-24页 |
(三) 《反垄断法》未设定完整的反垄断执法相关组织架构 | 第24-26页 |
(四) 未能明确反垄断机构与政府管制机构的权力配置 | 第26-29页 |
1、管制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 第26-28页 |
2、反垄断机构与政府管制机构的权力配置 | 第28-29页 |
(五) 《反垄断法》缺乏关键性的程序保障导致无法形成对公用企业实质性规制 | 第29-33页 |
1、《反垄断法》缺少科学、完整、透明、专业的执法程序和执法监督程序 | 第29-31页 |
2、《反垄断法》缺少有关司法程序的支持 | 第31-33页 |
四、《反垄断法》公用企业规制的完善 | 第33-42页 |
(一) 规制行政垄断 | 第33-34页 |
(二) 设计竞争机制,在公用事业行业内实现充分竞争或有限竞争 | 第34-36页 |
1、引入竞争,建立科学的激励型管制 | 第34-35页 |
2、吸纳“基础设施原理”,规定公用事业基础性网络运营商的准入义务 | 第35-36页 |
(三) 健全反垄断执法机制和执法程序,强化《反垄断法》执行力 | 第36-39页 |
1、建立独立的反垄断机构 | 第36-38页 |
2、完善相关反垄断执法程序和举报程序 | 第38-39页 |
(四) 明确反垄断执法机构与监管机构的管辖权配置的基本原则 | 第39-40页 |
(五) 建立健全的反垄断司法程序 | 第40-42页 |
1、明确消费者的反垄断诉权 | 第40页 |
2、反垄断诉讼需要明确举证责任倒置原则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