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部分 二大法系代表国家与我国现行破产制度概况 | 第9-13页 |
一、美国破产制度概况 | 第9-10页 |
二、澳大利亚破产制度概况 | 第10页 |
三、德国破产制度概况 | 第10-11页 |
四、日本破产制度概况 | 第11-12页 |
五、我国的破产制度 | 第12-13页 |
第二部分 各国破产制度之趋同性分析及我国现行破产制度的缺陷 | 第13-16页 |
一、各国破产制度之趋同性分析 | 第13-14页 |
(一) 从商人破产主义向一般破产主义发展 | 第13页 |
(二) 从保护债权人利益主义向保护债权人与债务人利益平衡主义发展 | 第13页 |
(三) 破产程序由过去的烦琐程式向简化程序发展 | 第13-14页 |
(四) 破产由过去的非自愿型破产向自愿型破产转化 | 第14页 |
二、我国现行破产制度的缺陷 | 第14-16页 |
(一) 适用主体范围过窄 | 第15页 |
(二) 立法体例混乱 | 第15页 |
(三) 立法内容过于简单 | 第15页 |
(四) 行政干预过浓 | 第15页 |
(五) 对于国外已有的成功立法经验与制度借鉴不足 | 第15-16页 |
第三部分 建立我国个人破产法律制度的思考 | 第16-23页 |
一、建立我国个人破产法律制度的趋向性论证 | 第16-19页 |
(一) 个人破产法律制度的建立是各国社会发展的共同趋势 | 第16页 |
(二)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 | 第16-17页 |
(三)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要求我国的破产制度进行修改与完善 | 第17-18页 |
(四) 我国“执行难”的现实情况对法律提出的必然要求 | 第18页 |
(五) 按照经济学上相关原理我们应当建立个人破产制度 | 第18-19页 |
二、建立我国个人破产法律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 第19-23页 |
(一) 我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成功转型为个人破产法律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经济基础 | 第19-20页 |
(二) 国内外破产法律制度的发展为我国个人破产法律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充分的实践与理论基础 | 第20-21页 |
(三) 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与个人信用制度的逐步建立为我国个人破产法律制度的建立提供了一定的配套制度基础 | 第21-22页 |
(四) 传统意识的不断破除为建立我国个人破产法律制度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 第22-23页 |
第四部分 我国个人破产法律制度的立法构想 | 第23-42页 |
一、个人破产法律制度的立法指导思想 | 第23页 |
二、个人破产主体范围 | 第23-25页 |
三、个人破产原因 | 第25-26页 |
四、个人破产程序 | 第26-37页 |
(一) 破产申请的提出 | 第26-27页 |
(二) 破产案件的管辖 | 第27-28页 |
(三) 破产案件的受理 | 第28-29页 |
(四) 债权人会议 | 第29-30页 |
(五) 破产和解 | 第30-32页 |
(六) 破产宣告 | 第32-33页 |
(七) 破产清算 | 第33-37页 |
(八) 破产终结 | 第37页 |
五、破产人救济 | 第37-40页 |
六、破产责任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5-46页 |
后记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