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20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评 | 第18-20页 |
| ·本文主要内容介绍 | 第20-22页 |
|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 第2章 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的一般介绍 | 第22-46页 |
| ·有关概念的界定 | 第22-25页 |
| ·股权结构 | 第22-24页 |
| ·公司绩效 | 第24-25页 |
| ·相关基础理论 | 第25-30页 |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5-27页 |
| ·不完全契约理论 | 第27-29页 |
| ·公司治理理论 | 第29-30页 |
| ·股权构成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分析 | 第30-37页 |
| ·国有股与公司绩效的关系 | 第31-34页 |
| ·法人股与公司绩效的关系 | 第34-36页 |
| ·公众股与公司绩效的关系 | 第36-37页 |
| ·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分析 | 第37-45页 |
| ·从公司激励角度产生影响 | 第38-40页 |
| ·从监督约束角度产生影响 | 第40-42页 |
| ·从并购角度产生影响 | 第42-43页 |
| ·从代理权争夺角度产生影响 | 第43-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3章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现状 | 第46-59页 |
| ·股权结构的复杂性 | 第46-48页 |
| ·股权构成的现状分析 | 第48-53页 |
| ·国有股比例缓慢下降 | 第49-50页 |
| ·法人股绝对量有所增长 | 第50-52页 |
| ·公众股比例上升 | 第52-53页 |
| ·股权集中度的现状分析 | 第53-55页 |
| ·股权集中度仍较高 | 第54-55页 |
| ·第一大股东所拥有的控制权相对减少 | 第55页 |
| ·上市公司的绩效现状分析 | 第55-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4章 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的实证检验 | 第59-80页 |
| ·采用秩相关分析的可行性 | 第59-61页 |
|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 第61-62页 |
| ·解释变量的选取 | 第62-64页 |
| ·CR 指数 | 第62-63页 |
| ·赫芬德尔系数 | 第63页 |
| ·Z 指数 | 第63-64页 |
| ·解释变量指标的有效性分析 | 第64页 |
| ·被解释变量的选取 | 第64-67页 |
| ·Tobin Q 值 | 第65-66页 |
| ·净资产收益率ROE 和总资产收益率ROA | 第66-67页 |
| ·每股收益EPS | 第67页 |
| ·控制变量的选取 | 第67-70页 |
| ·公司规模ASSET | 第67-68页 |
| ·资产负债率DAR | 第68-70页 |
| ·净资产收益率与股权集中度的实证分析 | 第70-73页 |
| ·相关性判定 | 第70页 |
| ·回归分析 | 第70-73页 |
| ·总资产收益率与股权集中度的实证分析 | 第73-79页 |
| ·相关性判定 | 第73-74页 |
| ·回归分析 | 第74-79页 |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 第5章 优化股权结构提高公司绩效的对策建议 | 第80-89页 |
| ·逐步调整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向“相对集中”转变 | 第80-83页 |
| ·实证分析结果的启示 | 第80-81页 |
| ·股权高度集中时的对策 | 第81页 |
| ·股权高度分散时的对策 | 第81-83页 |
| ·优化股权结构的其他途径 | 第83-86页 |
| ·对公司经营者实施股票期权 | 第83-84页 |
| ·积极培育机构投资者 | 第84-85页 |
| ·鼓励企业法人相互持股 | 第85页 |
| ·推进银行法人股东化 | 第85-86页 |
| ·完善法制环境,健全监管机制 | 第86-88页 |
|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 结论 | 第89-92页 |
| 附录1 | 第92-97页 |
| 附录2 | 第97-98页 |
| 参考文献 | 第98-10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102-103页 |
| 致谢 | 第103-104页 |
| 作者简介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