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1 绪论 | 第11-22页 |
·硝基苯的概述 | 第11页 |
·硝基苯的性质 | 第11页 |
·硝基苯的来源及危害 | 第11页 |
·硝基苯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综述 | 第11-14页 |
·物理法 | 第12页 |
·化学法 | 第12-14页 |
·硝基苯的生物处理方法综述 | 第14-16页 |
·好氧生物处理法 | 第14-15页 |
·厌氧生物处理法 | 第15页 |
·厌氧-好氧生物处理法 | 第15-16页 |
·氧化还原介体强化污染物的降解作用 | 第16页 |
·醌还原菌对污染物的降解作用 | 第16-20页 |
·本论文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 | 第20页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本论文的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2 实验部分 | 第22-29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2-25页 |
·菌种来源 | 第22页 |
·培养基 | 第22页 |
·实验主要研究对象 | 第22-23页 |
·实验药品 | 第23-24页 |
·实验仪器 | 第24-25页 |
·实验方法 | 第25-29页 |
·菌株XB的培养和收集方法 | 第25页 |
·聚氨酯泡沫的准备 | 第25页 |
·固定化方法 | 第25-26页 |
·硝基苯的检测方法 | 第26-27页 |
·黄素类物质的检测方法 | 第27页 |
·胞外聚合物的检测方法 | 第27页 |
·细胞色素的检测方法 | 第27-29页 |
3 醌改性载体吸附固定Shewanella sp.XB的条件优化 | 第29-33页 |
·菌浓度对固定化的影响 | 第29-30页 |
·pH对固定化的影响 | 第30-31页 |
·时间对固定化的影响 | 第31-32页 |
·固定化Q-PUF的扫描电镜照片 | 第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4 Shewanella/醌改性载体转化硝基苯的特性研究 | 第33-42页 |
·Shewanella sp.XB对硝基苯降解的最佳条件 | 第33-37页 |
·电子供体对硝基苯降解的影响 | 第33-34页 |
·pH对硝基苯降解的影响 | 第34-35页 |
·硝基苯起始浓度对降解的影响 | 第35-36页 |
·不同醌改性载体对硝基苯降解的影响 | 第36-37页 |
·Shewanella sp.XB对硝基苯的降解 | 第37-39页 |
·菌株XB存在状态对硝基苯降解的影响 | 第37-38页 |
·不同存在状态菌株XB的循环利用对硝基苯降解的影响 | 第38-39页 |
·Shewanella sp.XB对硝基苯降解的产物分析 | 第39-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5 Shewanella/醌改性载体转化硝基苯的机理探讨 | 第42-61页 |
·硝基苯生物转化体系中黄素类物质的分析 | 第42-48页 |
·黄素类物质的定性分析 | 第42-44页 |
·黄素类物质的定量分析 | 第44-45页 |
·黄素类物质的产生量与硝基苯浓度关系 | 第45-48页 |
·硝基苯生物转化体系中胞外聚合物分析 | 第48-54页 |
·胞外聚合物的定性分析 | 第48-49页 |
·结合态胞外聚合物的定量分析 | 第49-50页 |
·结合态胞外聚合物中细胞色素的分析 | 第50-51页 |
·结合态胞外聚合物相关氧化还原活性分析 | 第51-54页 |
·胞外聚合物和黄素类物质在硝基苯生物转化中的作用 | 第54-60页 |
·溶解态胞外聚合物对硝基苯降解的影响 | 第54-55页 |
·结合态胞外聚合物对硝基苯降解的影响 | 第55-56页 |
·不同反应体系所提取的结合态胞外聚合物对硝基苯降解的影响 | 第56页 |
·结合态胞外聚合物与核黄素对硝基苯降解的影响 | 第56-57页 |
·核黄素与AQS对硝基苯降解的影响 | 第57-58页 |
·提取结合态胞外聚合物后菌体对硝基苯降解的影响 | 第58-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