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绪论 | 第11-15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第三节 研究目标和方法 | 第13-15页 |
1、研究目标 | 第13-14页 |
2、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一章 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影响和管理 | 第15-20页 |
第一节 突发性公共事件的特性和影响 | 第15-17页 |
1、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含义和特性 | 第15-16页 |
2、突发性公共事件的社会影响 | 第16-17页 |
第二节 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政府管理和媒介参与 | 第17-20页 |
1、政府管理 | 第17-18页 |
2、媒介参与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网络媒介的发展及网络传播的特性 | 第20-24页 |
第一节 web2.0时代网络媒介的迅速发展 | 第20-21页 |
第二节 网络媒介和网络信息传播的特性 | 第21-24页 |
第三章 突发事件中网络媒介的功能和应对(以汶川大地震为例) | 第24-37页 |
第一节 灾情信息的海量提供 | 第24-27页 |
第二节 议程设置的优异表现 | 第27-30页 |
1、及时辟谣 | 第27-28页 |
2、宣扬人性 | 第28-29页 |
3、树立英雄 | 第29-30页 |
第三节 Web2.0式的救灾——综合平台提供 | 第30-37页 |
1、话语平台提供 | 第31-32页 |
2、捐助、救援平台提供 | 第32-34页 |
3、情绪表达的平台 | 第34-35页 |
4、社会监督的平台 | 第35-37页 |
第四章 突发性公共事件中网络媒介扮演的不同角色 | 第37-46页 |
第一节 突发性公共事件中网络媒介与政府的关系 | 第37-40页 |
1、政府信息的提供者和发布者 | 第37页 |
2、政府舆论的引导者 | 第37-38页 |
3、政府决策的协助者和监督者 | 第38-39页 |
4、政府危机公关的协助者 | 第39-40页 |
第二节 突发事件中网络媒介与公众的关系 | 第40-43页 |
1、公民记者和公民新闻产生平台 | 第40-41页 |
2、网民舆论缓释和行为监督 | 第41-42页 |
3、NGO的信息平台提供者和支持者 | 第42-43页 |
第三节 突发事件中网络媒介与传统媒体的关系 | 第43-46页 |
1、媒介融合趋势加强 | 第43-44页 |
2、网络媒体监督传统媒体的新机制 | 第44-46页 |
第五章 突发性公共事件中网络媒介的效应和今后发展的启示 | 第46-53页 |
第一节 网络媒介在危机应对中取得的效应 | 第46-48页 |
1、网络媒介的公信力迅速提高 | 第46-47页 |
2、网络监督常态化 | 第47-48页 |
第二节 网络媒介如何更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启示 | 第48-53页 |
1、加强自身伦理道德建设 | 第48-49页 |
2、加强与手机媒体合作 | 第49-51页 |
3、加强与海外媒体的合作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后记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