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盗窃虚拟财产定罪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1 绪论第10-24页
   ·盗窃虚拟财产定罪研究的缘起第11-19页
     ·本研究的背景第11-13页
     ·域外各国和我国盗窃罪立法以及我国盗窃虚拟财产学术史回顾第13-19页
   ·盗窃虚拟财产定罪研究的理论、意义和方法第19-24页
     ·研究的理论第19-21页
     ·研究的意义第21-23页
     ·研究的方法第23-24页
2 盗窃虚拟财产行为适用法律的困惑第24-31页
   ·盗窃虚拟财产行为的社会危害现状第24-27页
     ·社会现实生活中盗窃虚拟财产行为的泛滥第24-26页
     ·盗窃虚拟财产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第26-27页
   ·盗窃虚拟财产行为的特点第27-29页
     ·虚拟财产犯罪手段的特殊性第27-28页
     ·犯罪空间的虚拟性产生犯罪行为的隐蔽性第28-29页
   ·盗窃虚拟财产行为适用法律的困惑第29-31页
     ·虚拟财产的性质是否为财产第29页
     ·盗窃虚拟财产行为是否应当适用我国民商事法律还是应当适用我国刑法第29-30页
     ·盗窃虚拟财产行为特征是否符合我国刑法法定的盗窃罪行为特征第30页
     ·盗窃虚拟财产行为是否应当用新增刑法罪名予以规制第30-31页
3 盗窃虚拟财产行为适用法律的争论第31-52页
   ·盗窃虚拟财产行为国内适用法律的争论第31-37页
     ·适用刑法之外的民商法律说第31-32页
     ·独立成罪说第32-33页
     ·纳入现有盗窃罪刑法体系说第33-34页
     ·评析第34-37页
   ·域外盗窃虚拟财产的立法考察第37-52页
     ·域外刑法关于盗窃虚拟财产罪的相关立法规定第37-47页
     ·域外盗窃虚拟财产的立法分析第47-48页
     ·评析第48-52页
4 盗窃虚拟财产行为与盗窃罪行为的契合第52-83页
   ·盗窃虚拟财产之行为对象分析第52-71页
     ·虚拟财产概念及其性质第52-62页
     ·虚拟财产的特征与盗窃罪之犯罪对象的特征实质上是一一对应的第62-71页
   ·盗窃虚拟财产行为与盗窃罪行为的契合第71-83页
     ·犯罪客体第71-73页
     ·犯罪客观方面第73-77页
     ·犯罪主体第77-79页
     ·犯罪主观方面第79-83页
5 盗窃虚拟财产犯罪认定中的疑难问题第83-107页
   ·盗窃虚拟财产犯罪的“秘密”特征认定第83-87页
     ·“秘密”的定义第83页
     ·盗窃虚拟财产犯罪之“秘密”犯罪手段表现第83-87页
   ·盗窃虚拟财产犯罪的“窃取”特征认定第87-90页
     ·是一种复合复杂的新型盗窃犯罪行为第87-88页
     ·是一种仅限于具有“高智商性”的行为人实施的“窃取”行为第88-89页
     ·是一种可能借助具有一定智能性的工具实施的“窃取”行为第89-90页
   ·盗窃虚拟财产犯罪的“数额”特征认定第90-96页
     ·数额的认定第90-95页
     ·“多次盗窃”的认定第95-96页
   ·盗窃虚拟财产犯罪的完成形态认定第96-100页
     ·既遂形态第97-98页
     ·未遂形态第98-100页
     ·中止形态第100页
   ·盗窃虚拟财产此罪与彼罪的界限认定第100-107页
     ·盗窃罪与侵占罪的界限第101-102页
     ·盗窃罪与诈骗罪的界限第102-104页
     ·盗窃罪与法定计算机犯罪的界限第104-105页
     ·盗窃罪与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界限第105-107页
6 结语第107-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4页
致谢第114-11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犯罪构成中的定量因素研究
下一篇:背信罪立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