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构成中的定量因素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0页 |
2 犯罪构成中定量因素的概念、特征及其分类 | 第10-17页 |
·“定量因素”名称的确定 | 第10页 |
·犯罪构成中定量因素概念的界定 | 第10-12页 |
·犯罪构成中定量因素的特点 | 第12-14页 |
·不可或缺性 | 第12-13页 |
·法定性 | 第13页 |
·程度性 | 第13-14页 |
·犯罪构成中定量因素的分类 | 第14-17页 |
·总则性定量因素和分则性定量因素 | 第14-15页 |
·数额型定量因素、情节型定量因素和后果型定量因素 | 第15-17页 |
3 犯罪构成中设置定量因素的利弊分析 | 第17-23页 |
·犯罪构成中设置定量因素的功能 | 第17-20页 |
·实现刑法谦抑,产生良好社会效果 | 第17-19页 |
·实现刑事制裁与行政制裁的分工 | 第19-20页 |
·犯罪构成中设置定量因素的弊端 | 第20-22页 |
·与明确性原则的紧张关系 | 第20-21页 |
·限制司法能动性 | 第21-22页 |
·犯罪构成中设置定量因素的利弊衡量 | 第22-23页 |
4 域外“立法定性、司法定量”模式介评 | 第23-29页 |
·大陆法系的“立法定性、司法定量”模式 | 第24-26页 |
·可罚的违法性理论 | 第24-25页 |
·社会相当性理论 | 第25-26页 |
·英美法系的“立法定性、司法定量”模式 | 第26-27页 |
·对域外“立法定性、司法定量”的简要评析 | 第27-29页 |
5 定量因素的性质及其在我国犯罪构成体系中的地位 | 第29-39页 |
·定量因素的性质 | 第29-34页 |
·客观的处罚条件说 | 第29页 |
·构成要件要素说 | 第29-30页 |
·独立构成要件说 | 第30-31页 |
·本文的观点 | 第31-34页 |
·定量要件在犯罪构成体系中的地位 | 第34-39页 |
·消极要件论 | 第34-35页 |
·三位一体的犯罪构成体系 | 第35页 |
·“质的构成要件+量的构成要件”体系 | 第35页 |
·本文的观点 | 第35-39页 |
6 我国犯罪定量立法模式的完善 | 第39-46页 |
·定量因素的明确化 | 第39-42页 |
·总则性定量因素的明确化 | 第40页 |
·分则性定量因素的明确化 | 第40-42页 |
·部分罪种需规定分则性定量因素 | 第42-44页 |
·统一单位犯罪和自然人犯罪的定量标准 | 第44-46页 |
7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