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物化学论文--蛋白质论文

蛋白质表面几何与分子场的特征分析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目次第6-13页
1 绪论第13-25页
   ·蛋白质分子三维结构的重要性第13页
   ·常见的蛋白质结构模型第13-17页
     ·层次结构模型第14-15页
     ·CPK原子模型第15页
     ·原子—键模型第15-17页
     ·分子表面模型第17页
   ·现有蛋白质三维结构表示方法的局限性与分子场第17-20页
     ·现有蛋白质表示方法的局限性第17-18页
     ·分子场第18页
     ·分子场的计算第18-20页
       ·分子力学方法第19-20页
       ·量子化学方法第20页
   ·蛋白质分子三维结构与分子场的分析方法第20-23页
     ·蛋白质分子的配接问题第20页
     ·分子数据场的分析方法第20-23页
   ·本文工作第23页
   ·本文的章节安排第23-25页
2 基于极大团理论的分子对接预测第25-43页
   ·引言第25-26页
   ·相关工作第26-29页
     ·穷举法第26页
     ·基于分子表面局部点特征的对接预测第26-28页
     ·基于分子表面全局特征的对接预测第28-29页
   ·背景知识介绍第29-30页
     ·极大团第29-30页
     ·α形理论第30页
   ·基于极大团理论的蛋白质分子对接预测第30-38页
     ·蛋白质分子表面的凹腔检测第31-32页
     ·蛋白质和凹腔区域的图表示第32-33页
     ·利用极大团进行局部匹配第33-34页
     ·计算对接变换第34-38页
       ·计算旋转变换第35-36页
       ·计算平移变换第36-38页
     ·确定对接变换第38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8-40页
   ·本章总结第40-43页
3 蛋白质分子场的拓扑变化关键区域检测第43-61页
   ·引言第43页
   ·相关工作第43-45页
     ·基于轮廓树的分子场拓扑结构分析第44-45页
     ·基于Morse-Smale复形的分子场拓扑结构分析第45页
   ·拓扑学背景知识第45-47页
   ·Betti数的快速计算第47-54页
     ·计算β_0第47-50页
     ·计算β_2第50-52页
     ·计算β_1第52-53页
     ·分子场等值面的Betti数算法第53-54页
   ·分子场拓扑关键值的检测与可视化第54-55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5-59页
     ·电子密度场数据实验结果第55-56页
     ·IGFBP4分子场实验结果第56-59页
   ·本章总结第59-61页
4 动态分子场的整体特征分析第61-79页
   ·引言第61-62页
   ·相关工作第62-66页
     ·基于统计特征的分析第62-63页
     ·基于拓扑特征的分析第63页
     ·基于函数相关性的分析第63-65页
     ·基于变换特征的分析第65-66页
   ·球面调和分析介绍第66-67页
   ·基于球面调和分析的动态分子场分析第67-72页
     ·坐标系配准第67-68页
     ·分子场的特征向量描述符第68-70页
     ·特征向量的计算第70-72页
     ·计算分子场相似度第72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72-74页
     ·HIV-1蛋白酶动态模拟实验结果第72-73页
     ·IGFBP4与IGF1对接体系动态模拟实验结果第73-74页
   ·本章总结第74-79页
5 基于信息论的动态分子场局部变构区域分析第79-97页
   ·引言第79页
   ·相关工作第79-83页
     ·特征检测与跟踪第80-81页
     ·整体特征分析第81-83页
   ·信息论简介第83-84页
   ·基于信息论的动态分子场重要性区域分析第84-91页
     ·多属性分子场计算第85页
     ·计算数据块V_(i,p)的信息熵第85-86页
     ·计算数据块V_(i,p)与相邻时刻数据块的相对信息熵第86-87页
     ·检测分子场的局部变构区域第87-91页
       ·重要性曲线第87-88页
       ·重要性曲线聚类第88-90页
       ·分析聚类结果第90-91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91-96页
     ·HIV-1蛋白酶数据的动态分析第91-95页
     ·IGFBP4与IGF1对接数据的动态分析第95-96页
   ·本章总结第96-97页
6 总结与展望第97-99页
   ·总结第97-98页
   ·展望第98-99页
参考文献第99-112页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第112-114页
致谢第114页

论文共1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熊猫Leptin、Ghrelin和IL-15基因的克隆表达及胃和脾脏cDNA文库的构建
下一篇:细胞壁在植物耐铝和铝毒害机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