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

阿赫玛托娃在中国的接受情况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绪论第7-18页
 第一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7-10页
 第二节 论题由来及选题意义第10-13页
 第三节 阿赫玛托娃的生平与创作第13-18页
  一、阿赫玛托娃生活和创作遭遇第13-17页
  二、阿赫玛托娃的文学成就第17-18页
第一章 中国文学界译介及研究阿赫玛托娃情况概述第18-26页
 第一节 文革前:引进并遭冷遇阶段第18-21页
  一、阿赫玛托娃之引进第18-19页
  二、阿赫玛托娃所遭受的冷遇第19-21页
 第二节 文革后:重新认识及深化阶段第21-26页
  一、重新认识与评价(80 年代)第21-23页
  二、阿赫玛托娃研究新景观(90 年代至今)第23-26页
第二章 阿赫玛托娃研究具体情况第26-38页
 第一节 生平传记第26-28页
 第二节 阿著作及其译介出版第28-30页
 第三节 诗歌主题研究第30-33页
 第四节 诗艺特征研究第33-38页
  一、戏剧性艺术手法第34-35页
  二、明显的小说特征第35-36页
  三、“逆喻法”强效果第36-37页
  四、精炼朴素的语言第37-38页
第三章 阿赫玛托娃在中国境遇的反思第38-46页
 第一节 文革前阿赫玛托娃译介与研究缺失的根源第38-41页
  一、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1929-1949)第38-40页
  二、二十世纪五十年代(1949-1959)第40-41页
 第二节 文革后“阿赫玛托娃热”在中国的文化动因第41-46页
  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1979-1989)第41-44页
  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1990-2009)第44-46页
结论第46-50页
 第一节 中国的阿赫玛托娃接受的成就第47-48页
 第二节 中国的阿赫玛托娃研究中的不足之处第48-50页
附录:中国对阿赫玛托娃研究取得的成果(1979-2009)第50-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帕慕克小说中的文明冲突与对话
下一篇:D.H.劳伦斯创作中的异域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