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渗流理论的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跨学科的研究方法 | 第11页 |
·图像化的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分类比较的研究方法 | 第12页 |
·研究框架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渗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模型 | 第13-42页 |
·分形与渗流的关系 | 第13-18页 |
·分形的基本概念(自相似性、标度不变性、分维) | 第13-15页 |
·规则分形与统计型分形 | 第15-17页 |
·分形的随机化与渗流 | 第17-18页 |
·渗流的基本概念 | 第18-30页 |
·渗流和渗流力学 | 第18-20页 |
·多孔介质与多孔介质的性质 | 第20-22页 |
·流体与流体的性质 | 第22-23页 |
·渗流模型及其生成过程 | 第23-26页 |
·渗流的分形特征与重整化 | 第26-30页 |
·其他渗流形式 | 第30-37页 |
·混沌与渗流 | 第30-31页 |
·孔隙与蒙特卡洛随机分布的逾渗规律 | 第31-33页 |
·有限扩散凝聚模型——建成DLA 模型 | 第33-35页 |
·液体中的气泡运动 | 第35-37页 |
·中国传统理论与渗流理论 | 第37-40页 |
·渗流理论中的逾渗原理 | 第37-39页 |
·中国阴阳理论与逾渗的关联 | 第39-40页 |
·中国围棋中的渗流 | 第40页 |
·小结 | 第40-42页 |
第三章 建筑中的渗流特征 | 第42-57页 |
·渗流与视觉审美 | 第42-46页 |
·渗流的视觉形式与视觉心理 | 第42-44页 |
·渗流在当代审美形式和视觉形式上的接受 | 第44-46页 |
·渗流的美学价值 | 第46-51页 |
·绘画中的渗流艺术 | 第46-48页 |
·设计中的渗流艺术 | 第48-49页 |
·建筑中的渗流艺术 | 第49-51页 |
·渗流理论对建筑的影响 | 第51-55页 |
·建筑形式美规律的影响 | 第51-52页 |
·建筑表皮形态的影响 | 第52-53页 |
·建筑空间形态的渗流影响 | 第53-55页 |
·渗流理论对建筑学的意义 | 第55-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渗流理论在建筑中的应用(一)——建筑表皮与空间形式 | 第57-74页 |
·建筑表皮的渗流 | 第57-64页 |
·建筑表皮的色彩渗流 | 第57-58页 |
·建筑表皮的结构渗流 | 第58-61页 |
·建筑表皮的肌理渗流 | 第61-64页 |
·建筑空间的渗流 | 第64-69页 |
·渗流理论与平面空间的设计 | 第64-67页 |
·渗流理论与立体空间的设计 | 第67-69页 |
·建筑工程实践项目中的渗流 | 第69-73页 |
·蓟县泥塑展览馆 | 第69-70页 |
·印第安纳州教堂竞赛 | 第70-71页 |
·铜陵铜器博物馆 | 第71-72页 |
·泰安文化大厦 | 第72-73页 |
·小结 | 第73-74页 |
第五章 渗流理论在建筑中的应用(二)——城市、环境与建筑 | 第74-84页 |
·城市生长的渗流模型 | 第74-78页 |
·城市形态 | 第74-75页 |
·渗流力学中的凝聚模型——模拟城市形态 | 第75-76页 |
·具体实例 | 第76-78页 |
·建筑外部环境的渗流理论 | 第78-83页 |
·建筑与环境之间的相互渗流 | 第79-81页 |
·景观环境的渗流 | 第81-83页 |
·小结 | 第83-84页 |
第六章 渗流理论的哲学意义和总结 | 第84-86页 |
·渗流理论的哲学意义 | 第84-85页 |
·总结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1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