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对BEAC工艺稳定运行的影响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我国水污染现状分析 | 第10-11页 |
·我国饮用水水质标准及发展 | 第11-12页 |
·饮用水常规处理技术的局限性 | 第12-13页 |
·臭氧-生物增强活性炭的发展 | 第13-17页 |
·臭氧化技术的发展 | 第13-14页 |
·臭氧-活性炭技术的发展 | 第14-15页 |
·生物增强活性炭技术的发展 | 第15-17页 |
·臭氧-生物增强活性炭联用技术的待解决的问题 | 第17页 |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页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试验装置与分析方法 | 第19-29页 |
·试验装置与材料 | 第19-22页 |
·中试试验装置 | 第19-20页 |
·降解有机物优势菌的选择 | 第20-21页 |
·优势菌的固定化 | 第21-22页 |
·原水水质概况 | 第22-23页 |
·试验分析方法 | 第23-29页 |
·气相臭氧浓度测定 | 第23页 |
·液相臭氧浓度测定 | 第23-25页 |
·原位耗氧速率(ISOUR) | 第25-26页 |
·脂磷法测生物量 | 第26-27页 |
·GC-MS分析 | 第27页 |
·其它分析项目及方法 | 第27-29页 |
第3章 臭氧工艺条件的选择 | 第29-42页 |
·臭氧性质 | 第29-31页 |
·臭氧的物理化学性质 | 第29页 |
·臭氧的反应特征 | 第29-30页 |
·臭氧在水溶液中的反应途径 | 第30-31页 |
·臭氧工艺条件对微生物的影响 | 第31-35页 |
·臭氧对水中细菌的灭活作用 | 第31-32页 |
·臭氧对优势菌群生物活性的影响 | 第32-35页 |
·臭氧工艺条件对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35-41页 |
·正交试验方案确定 | 第35-36页 |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第36-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臭氧对BEAC工艺净水效能的影响 | 第42-55页 |
·臭氧-BEAC工艺有机物去除规律 | 第42-45页 |
·UV254 的去除 | 第42-43页 |
·CODMn的去除效果 | 第43-44页 |
·TOC的去除效果 | 第44-45页 |
·臭氧与BEAC工艺协同去除有机物的机理分析 | 第45-54页 |
·臭氧提高有机物的可生化性 | 第45-47页 |
·臭氧对有机物组成变化的影响 | 第47-51页 |
·臭氧提高BEAC进水DO浓度 | 第51-52页 |
·臭氧对BEAC吸附作用的影响 | 第52-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臭氧对BEAC工艺生物稳定性的影响 | 第55-67页 |
·概述 | 第55-56页 |
·臭氧对BEAC炭上生物量的影响 | 第56-58页 |
·生物量随运行时间变化规律 | 第56-57页 |
·生物量在不同炭层处的变化规律 | 第57-58页 |
·臭氧对BEAC炭上生物活性的影响 | 第58-60页 |
·生物活性随运行时间变化规律 | 第58-59页 |
·生物活性在不同炭层处的变化规律 | 第59-60页 |
·臭氧对BEAC土著菌入侵的影响 | 第60-64页 |
·臭氧对BEAC进水细菌总数的影响 | 第60-61页 |
·BEAC炭上菌群群落组成 | 第61-64页 |
·利用SEM观察BEAC炭表面优势菌形态 | 第64-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结论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