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理论:马克思与吉登斯比较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引言 | 第7-10页 |
| 写作缘起 | 第7-8页 |
| 研究现状 | 第8-9页 |
| 写作思路 | 第9-10页 |
| 1 马克思国家理论 | 第10-19页 |
| ·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 第10-13页 |
| ·国家的社会基础:阶级冲突 | 第10-11页 |
| ·国家的产生:缓和冲突 | 第11-12页 |
| ·国家的发展:阶级斗争历史 | 第12-13页 |
| ·国家的职能 | 第13-14页 |
| ·政治统治 | 第13-14页 |
| ·社会管理 | 第14页 |
| ·国家的本质 | 第14-15页 |
| ·无产阶级的世界联合与国家消亡 | 第15-19页 |
| ·资本主义危机与阶级结构全球同一化 | 第15-16页 |
| ·无产阶级的全球联合 | 第16-17页 |
| ·无产阶级政治革命和国家消亡 | 第17-19页 |
| 2 吉登斯国家理论 | 第19-28页 |
| ·资源、权力与制度 | 第19-20页 |
| ·国家:反思性监控组织 | 第20-23页 |
| ·权力集装器 | 第20-21页 |
| ·反思性监控 | 第21-22页 |
| ·监控能力:传统、绝对主义与现代民族—国家 | 第22-23页 |
| ·绥靖与暴力 | 第23-24页 |
| ·国内绥靖 | 第23-24页 |
| ·对外工业化军事暴力 | 第24页 |
| ·世界体系与资本主义民主 | 第24-26页 |
| ·多维的世界体系 | 第24-25页 |
| ·世界体系下的资本主义民主 | 第25-26页 |
| ·危机与第三条道路 | 第26-27页 |
| ·极权主义 | 第26页 |
| ·世界大战和核大战 | 第26-27页 |
| ·第三条道路 | 第27页 |
| 小结 | 第27-28页 |
| 3 重建还是发展:两种国家理论的比较 | 第28-38页 |
| ·时间分析与空间分析 | 第28-31页 |
| ·马克思:时间分析 | 第28-29页 |
| ·吉登斯:空间分析 | 第29-31页 |
| ·冲突与整合 | 第31-33页 |
| ·马克思:冲突 | 第31-32页 |
| ·吉登斯:整合 | 第32-33页 |
| ·阶级利益与国家利益 | 第33-36页 |
| ·马克思:阶级利益为先 | 第34-35页 |
| ·吉登斯:国家利益为重 | 第35-36页 |
| 小结 | 第36-38页 |
| 结语 | 第38-41页 |
| 普世主义能否可行? | 第38页 |
| 国家的退出与回归 | 第38-39页 |
| 中国语境下的国家建设 | 第39-41页 |
| 注释 | 第41-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 后记 | 第47-48页 |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