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0-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0-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评述 | 第12-13页 |
·文章结构、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文章结构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2章 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相关理论 | 第15-21页 |
·系统论 | 第15-16页 |
·区域分工与合作理论 | 第16-17页 |
·增长极理论 | 第17-19页 |
·中心地理论 | 第19-21页 |
第3章 “3+5”城市群协调度评价及协调发展的现状问题 | 第21-35页 |
·“3+5”城市群协调度评价 | 第21-27页 |
·城市群协调发展评价理论模型 | 第21-23页 |
·城市群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 | 第23-25页 |
·“3+5”城市群协调发展评价 | 第25-27页 |
·“3+5”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现状 | 第27-30页 |
·“3+5”城市群空间格局整体性逐步形成 | 第27-28页 |
·“3+5”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经济联系 | 第28-29页 |
·“3+5”城市群产业结构高级化 | 第29-30页 |
·“3+5”城市群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 第30页 |
·“3+5”城市群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 第30-35页 |
·“3+5”城市群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30-33页 |
·城市群协调问题成因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 第33-35页 |
第4章 构建“3+5”城市群协调发展机制 | 第35-42页 |
·“3+5”城市群协调发展机制的基本思路 | 第35-36页 |
·“3+5”城市群协调发展机制的基本框架 | 第36-42页 |
·创新管理制度,为城市群协调发展提供制度支持 | 第36-38页 |
·完善城市群区域协调的多种调控手段 | 第38-39页 |
·在城市群内建立更高权威管理协调机构 | 第39-40页 |
·进行城市群区的整体规划,做到规划先行 | 第40-42页 |
第5章 “3+5”城市群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42-46页 |
·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创新区域管理体制 | 第42页 |
·明确群内各城市产业分工,形成错位发展 | 第42-43页 |
·培育区域核心城市,使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 第43-44页 |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共建、共享、共管步伐 | 第44-45页 |
·统一招商引资机制,大力拓展投资空间 | 第45页 |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方面的合作,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 第45-46页 |
结束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