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0页 |
| ·材料计算概述及应用简介 | 第7-8页 |
| ·实现p 型化ZnO 的目的 | 第7-8页 |
| ·计算SrTiO_3 表面吸附的目的 | 第8页 |
| ·材料计算内容 | 第8-10页 |
| 第二章 材料模拟方法与理论 | 第10-22页 |
| ·材料模拟方法 | 第10-12页 |
| ·基于第一性原理的主要计算方法 | 第12-22页 |
| ·从头算法 | 第12-13页 |
| ·密度泛函理论 | 第13-22页 |
| ·Hartree-Fock 近似 | 第13-16页 |
| ·Hohenberg-Kohn 定理 | 第16-18页 |
| ·Kohn-Sham 方程——单电子方程 | 第18-19页 |
| ·局域密度近似 | 第19-20页 |
| ·广义梯度近似泛函 | 第20-22页 |
| 第三章 MS 软件及CASTEP 模块介绍 | 第22-27页 |
| ·MS 软件简介 | 第22页 |
| ·CASTEP 模块介绍 | 第22-27页 |
| ·CASTEP 介绍 | 第22-23页 |
| ·CASTEP 的任务 | 第23-25页 |
| ·CASTEP 的相关设置 | 第25-27页 |
| ·截断能 | 第25页 |
| ·SCF 参数 | 第25页 |
| ·k-points | 第25-26页 |
| ·赝势 | 第26-27页 |
| 第四章 利用掺杂原理实现ZnO 的p 型化 | 第27-37页 |
| ·能带结构及态密度 | 第27-28页 |
| ·能带及能带结构图 | 第27页 |
| ·不同材料能带结构的差异 | 第27-28页 |
| ·态密度 | 第28页 |
| ·ZnO 的能带结构及态密度计算 | 第28-37页 |
| ·纯净ZnO 的能带结构和态密度 | 第28-30页 |
| ·理论模型 | 第28-29页 |
| ·能带结构和态密度 | 第29-30页 |
| ·共掺杂ZnO 的能带结构和态密度 | 第30-37页 |
| ·共掺杂ZnO 的稳定性 | 第30-33页 |
| ·共掺杂ZnO 的局域性 | 第33-34页 |
| ·共掺杂ZnO 的态密度 | 第34-36页 |
| ·比较与结论 | 第36-37页 |
| 第五章 氧敏材料SrTiO_3的表面吸附计算 | 第37-60页 |
| ·表面吸附原理与过渡态搜索 | 第37-39页 |
| ·表面吸附原理 | 第37-38页 |
| ·过渡态搜索 | 第38-39页 |
| ·线性同步过渡法(LST 法) | 第38-39页 |
| ·LST 法推广到周期系统 | 第39页 |
| ·活化SrTiO_3 表面的氧气吸附计算 | 第39-53页 |
| ·吸附到活化SrTiO_3 表面的O 位计算 | 第39-47页 |
| ·O原子通过Pt 吸附到SrTiO_3 表面的O 位上 | 第39-43页 |
| ·O原子通过Rh 吸附到SrTiO_3 表面的O 位上 | 第43-46页 |
| ·比较与结论 | 第46-47页 |
| ·吸附到活化SrTiO_3 表面的Sr 位计算 | 第47-52页 |
| ·O原子通过Pt 吸附到SrTiO_3 表面的Sr 位上 | 第47-49页 |
| ·O原子通过Rh 吸附到SrTiO_3 表面的Sr 位上 | 第49-51页 |
| ·比较与结论 | 第51-52页 |
| ·比较与结论 | 第52-53页 |
| ·催化剂活化SrTiO_3 表面的响应时间计算 | 第53-54页 |
| ·催化剂活化SrTiO_3 表面的恢复时间计算 | 第54-57页 |
| ·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对比 | 第57-60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60-62页 |
| ·结论 | 第60-61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61-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 研究成果 | 第66-67页 |
| 附录 | 第67-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