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4页 |
·生态城市的内涵及特征 | 第6-8页 |
·生态城市的内涵 | 第6-7页 |
·生态城市的特征 | 第7-8页 |
·生态城市建设研究的现状分析 | 第8-11页 |
·建设生态城市的必要性 | 第11-12页 |
·论文研究的内容与框架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基础 | 第14-20页 |
·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4-15页 |
·城市生态学理论 | 第15-17页 |
·区域整体性和城乡协调发展理论 | 第17-18页 |
·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综合发展理论 | 第18-19页 |
·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生态城市建设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 第20-28页 |
·生态城市建设的原则 | 第20-21页 |
·生态城市建设的方法和内容 | 第21-26页 |
·规划的时间、空间、意识定位 | 第22-23页 |
·城市形象的识别系统 | 第23-24页 |
·生态城市的建设内容 | 第24-26页 |
·生态城市建设的实施步骤 | 第26-28页 |
第四章 青岛市与济南市生态城市建设对比分析 | 第28-46页 |
·青岛市简介 | 第28-30页 |
·青岛市地理位置 | 第28页 |
·青岛市自然环境 | 第28页 |
·青岛市生态资源 | 第28-30页 |
·济南市简介 | 第30-31页 |
·济南市地理位置 | 第30页 |
·济南市自然环境 | 第30-31页 |
·青岛和济南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对比 | 第31-34页 |
·青岛和济南生态环境水平发展现状 | 第32页 |
·青岛和济南生态环境发展位对比分析 | 第32-34页 |
·青岛和济南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现状评估 | 第34-37页 |
·青岛和济南可持续发展能力预测 | 第37-41页 |
·青岛和济南可持续发展能力将由直线型发展到曲线型平稳发展 | 第38-39页 |
·青岛可持续发展能力将超过济南 | 第39-41页 |
·青岛和济南生态城市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 第41-46页 |
·增强人造资本发展能力 | 第41-43页 |
·减轻人口压力和增强人力资本支撑能力 | 第43-44页 |
·增强社会环境协调支撑能力 | 第44页 |
·提高自然资源支撑能力与生态环境协调能力 | 第44-4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6-47页 |
·主要结论 | 第46页 |
·展望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