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0页 |
·研究的时代背景 | 第7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7-8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8页 |
·研究的思路 | 第8-10页 |
第二章 南通蓝印花布的概述 | 第10-18页 |
·蓝印花布的概念和由来 | 第10-12页 |
·南通蓝印花布的历史渊源 | 第12-16页 |
·悠久深厚的生产基础 | 第12-13页 |
·渊源流长的制作工艺 | 第13-16页 |
·南通蓝印花布的现状 | 第16-17页 |
·现代传承人的努力 | 第16-17页 |
·政府的支持 | 第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三章 南通蓝印花布纹样的表现题材与组织形式 | 第18-26页 |
·纹样的表现题材 | 第18-20页 |
·纹样的组织结构 | 第20-22页 |
·纹样的表现形式 | 第22-25页 |
·具象形式 | 第22-23页 |
·抽象形式 | 第23-24页 |
·具象与抽象结合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四章 南通蓝印花布纹样的艺术特色 | 第26-36页 |
·蓝印花布纹样的造型特点 | 第26-30页 |
·古朴生动 | 第26-27页 |
·满而不乱 | 第27-29页 |
·笔断气连 | 第29-30页 |
·蓝印花布的色彩特点 | 第30-33页 |
·单纯的蓝白配色 | 第30-31页 |
·深厚的民俗情结和传统审美基础 | 第31-32页 |
·自然环保的色彩 | 第32-33页 |
·蓝印花布纹样的寓意体现 | 第33-35页 |
·以谐音借喻 | 第33-34页 |
·以象征表意 | 第34页 |
·以寓意传情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五章 南通蓝印花布纹样艺术的文化内涵 | 第36-42页 |
·圆融和谐—阴阳观的体现 | 第36-37页 |
·简约朴素—自然观的体现 | 第37-38页 |
·喜庆祥和—吉祥观的体现 | 第38-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六章 南通蓝印花布及其纹样在应用上的拓展和发展策略 | 第42-51页 |
·南通蓝印花布纹样艺术的拓展 | 第42-44页 |
·借其形 | 第42-43页 |
·取其意 | 第43页 |
·打散再构 | 第43-44页 |
·南通蓝印花布在应用领域上的拓展 | 第44-45页 |
·南通蓝印花布的发展策略 | 第45-50页 |
·南通蓝印花布的保护 | 第45-46页 |
·南通蓝印花布的发展策略 | 第46-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设计实例 | 第51-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