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3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30页 |
| ·选题依据 | 第13-16页 |
| ·研究的必然性 | 第14-15页 |
| ·研究的可行性 | 第15-16页 |
| ·选题的意义 | 第16-17页 |
|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7-26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 ·发球技术动作分析(以右手为例) | 第20-23页 |
| ·握拍 | 第20-21页 |
| ·准备姿势与站位 | 第21页 |
| ·握球 | 第21页 |
| ·抛球 | 第21-22页 |
| ·挥拍 | 第22页 |
| ·击球 | 第22页 |
| ·随挥 | 第22-23页 |
| ·发球技术类型的分类 | 第23页 |
| ·发球技术动作力学分析 | 第23-24页 |
| ·网球发球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 第24-26页 |
| ·研究方法 | 第26-30页 |
| ·研究工作流程 | 第26页 |
| ·研究对象 | 第26-27页 |
| ·文献资料、走访、问卷调查 | 第27页 |
| ·正交实验设计 | 第27-29页 |
| ·验证实验 | 第29页 |
| ·统计方法 | 第29-30页 |
| 第2章 研究的实施 | 第30-35页 |
| ·因素水平的确定 | 第30-31页 |
| ·表头设计 | 第31-32页 |
| ·实验的任务 | 第31页 |
| ·评价指标 | 第31页 |
| ·表头的选取 | 第31-32页 |
| ·正交实验的实施 | 第32-35页 |
| ·实验时间 | 第32页 |
| ·实验对象 | 第32-34页 |
| ·实验的控制 | 第34-35页 |
| 第3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5-42页 |
| ·实验结果的定量分析 | 第35-36页 |
| ·各因素对指标的影响 | 第36页 |
| ·实验结果的权重系数比较 | 第36页 |
| ·实验结果的直观分析 | 第36-41页 |
| ·发球练习中运用握拍变换法 | 第37-38页 |
| ·抛球练习中运用自抛、他抛、打固定球练习法 | 第38页 |
| ·发球技术挥拍动作中运用“8”字绕环法 | 第38-39页 |
| ·发球练习中击球点的选择 | 第39-41页 |
| ·实验结果的方差分析 | 第41-42页 |
| 第4章 验证实验的实施 | 第42-50页 |
| ·验证实验的目的 | 第42页 |
| ·验证实验的设计方法 | 第42页 |
| ·实验时间 | 第42-43页 |
| ·实验对象 | 第43页 |
| ·实验条件的控制 | 第43-44页 |
| ·实验处理因子 | 第44页 |
| ·实验效应评价指标 | 第44-45页 |
| ·实验结果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 第45-46页 |
| ·正式实验结果的信度检验 | 第45页 |
| ·正式验证试验结果的有效性检验 | 第45-46页 |
| ·预备性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发球技术测试 | 第46页 |
| ·预备性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发球技术测试成绩的分析 | 第46-47页 |
| ·正式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发球技术测试成绩 | 第47页 |
| ·正式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发球技术各项测验成绩的结果 | 第47-50页 |
| 结论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 附录 | 第54-55页 |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