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2-13页 |
引言 | 第13-15页 |
实验一 :针刺缓解大鼠手术切口痛并产生针刺镇痛相关条件性位置偏爱 | 第15-29页 |
1.实验材料 | 第15-17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15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15页 |
1.3 主要仪器 | 第15-17页 |
1.4 数据分析软件 | 第17页 |
2.实验方法 | 第17-23页 |
2.1 技术路线图 | 第17-19页 |
2.2 动物造模 | 第19-20页 |
2.3 动物分组 | 第20-21页 |
2.4 热痛敏测试 | 第21-22页 |
2.5 条件位置偏爱测试 | 第22页 |
2.6 电针干预 | 第22-23页 |
2.7 检测指标 | 第23页 |
2.8 统计方法 | 第23页 |
3.结果 | 第23-29页 |
3.1 针刺足三里穴对手术切口痛模型大鼠热痛敏的影响 | 第23-25页 |
3.2 针刺不同穴位对手术切口痛模型大鼠热痛敏的镇痛效应比较 | 第25-26页 |
3.3 针刺足三里产生针刺镇痛相关的条件性位置偏爱 | 第26-27页 |
3.4 针刺不同穴位诱导针刺镇痛相关的条件性位置偏爱 | 第27-29页 |
实验二 :针刺对大鼠腹内侧前额皮层下缘(IL)脑区c-fos表达的影响 | 第29-41页 |
1.实验材料 | 第29-35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29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29页 |
1.3 主要仪器 | 第29-32页 |
1.4 数据分析软件 | 第32页 |
1.5 试剂配制 | 第32-35页 |
2.实验方法 | 第35-38页 |
2.1 技术路线图 | 第35-36页 |
2.2 动物造模 | 第36页 |
2.3 动物分组 | 第36页 |
2.4 免疫荧光实验 | 第36-38页 |
2.4.1 心脏灌注 | 第36-37页 |
2.4.2 取材 | 第37页 |
2.4.3 荧光着色 | 第37-38页 |
2.5 检测指标 | 第38页 |
2.6 统计方法 | 第38页 |
3.结果 | 第38-41页 |
3.1 大鼠腹内侧前额皮层下缘(IL)脑立体定位 | 第38-39页 |
3.2 针刺手术切口痛大鼠CPP范式下腹内侧前额皮层c-fos表达 | 第39-41页 |
实验三 :观察针刺镇痛奖赏的IL脑区神经元放电活动特征 | 第41-53页 |
1.实验材料 | 第41-43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41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41页 |
1.3 主要仪器 | 第41-42页 |
1.4 数据分析软件 | 第42-43页 |
2.实验方法 | 第43-47页 |
2.1 技术路线图 | 第43页 |
2.2 动物造模 | 第43-44页 |
2.3 动物分组 | 第44页 |
2.4 脑电生理实验实验 | 第44-45页 |
2.4.1 大鼠的麻醉及固定 | 第44页 |
2.4.2 大鼠的开颅手术 | 第44-45页 |
2.4.3 电极埋植 | 第45页 |
2.4.4 脑电生理信号采集 | 第45页 |
2.5 检测指标 | 第45-47页 |
2.6 统计方法 | 第47页 |
3.结果 | 第47-53页 |
3.1 电极埋腹内侧前额皮层下缘脑立体定位 | 第47-49页 |
3.2 锥体神经元信号特征及spike统计 | 第49-50页 |
3.3 针刺镇痛奖赏效应大鼠脑电生理z-score变化 | 第50-53页 |
讨论 | 第53-59页 |
1.调神畅情是针灸镇痛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54-57页 |
1.1 中国传统医学中调神畅情与针灸治痛的理论阐述 | 第54-55页 |
1.2 针灸缓解疼痛相关情绪,不仅体现在调神而且强调畅志 | 第55-57页 |
2.前额皮层锥体神经元介导针刺镇痛奖赏效应 | 第57-58页 |
3.结语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附录 慢性疼痛对前额皮层影响的研究 | 第65-74页 |
附件 | 第74-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