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劳动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劳动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中国转型期劳资关系冲突与合作研究--基于合作博弈的比较制度分析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1. 导论第13-39页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第13-17页
   ·核心概念界定与国内外文献研究现状第17-29页
     ·劳动关系与劳资关系:一个基本的理解第17-19页
     ·国内外文献研究现状第19-29页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9-36页
     ·研究思路与论文整体架构第29-34页
     ·研究方法第34-36页
   ·论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36-39页
2. 劳资关系的基本认识:概念诠释与理论述评第39-63页
   ·劳资关系的内涵及主体第39-48页
     ·劳资关系的内涵:关注一般性意义第40-44页
     ·劳资关系的主体第44-48页
   ·劳资关系的性质及特征第48-51页
   ·劳资关系的表现形式:冲突与合作第51-57页
     ·冲突理论与劳资冲突第52-55页
     ·合作理论与劳资合作第55-57页
   ·当代劳资关系的相关理论述评第57-63页
     ·新古典学派的劳资关系理论第58-59页
     ·新制度学派的劳资关系理论第59-60页
     ·管理主义学派的劳资关系理论第60-61页
     ·简要的评述第61-63页
3. 劳资关系由冲突走向合作的博弈理论与制度比较:一个分析框架第63-86页
   ·比较制度分析(CIA)——劳资关系问题的现代分析范式第63-65页
   ·劳资冲突与合作:三个基本模型的博弈分析第65-73页
     ·囚徒困境与劳资冲突第65-68页
     ·重复博弈、序贯博弈与劳资合作第68-73页
   ·劳资关系由冲突走向合作:经验分析与制度比较第73-82页
     ·基于新古典学派劳资关系理论的美国劳资关系第74-76页
     ·基于新制度学派劳资关系理论的德国劳资关系第76-79页
     ·基于管理主义学派劳资关系理论的日本劳资关系第79-82页
   ·劳资关系由冲突走向合作:基于制度体系视角给出的一个分析框架第82-86页
4. 中国转型期的劳资关系:冲突与合作第86-117页
   ·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劳资关系”第86-95页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形式上的劳资合作关系第88-90页
     ·劳动者与政府:实际上形成的劳资关系或行政隶属关系第90-93页
     ·计划经济体制下劳资关系的显性合作与隐性冲突第93-95页
   ·经济体制转型与我国劳资关系的变迁与发展第95-106页
     ·国有企业改革与改制后劳资关系的变迁与发展第97-100页
     ·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变迁与发展第100-103页
     ·外资企业劳资关系的变迁与发展第103-106页
   ·中国转型期资强劳弱关系的形成第106-117页
     ·资本主导地位的形成与“劳动的弱化”:由隐性走向显性的冲突第106-112页
     ·资强劳弱局面的确立和劳资冲突的发展第112-115页
     ·改革前后劳资关系变化轨迹:显性合作向显性冲突的转化第115-117页
5. 中国转型期劳资关系由冲突走向合作的比较制度分析第117-159页
   ·劳资关系的制度分析第117-120页
   ·劳资合作博弈的制度基础之一:相对平等的产权制度第120-138页
     ·劳动力产权与物质资本产权的基本分析第121-126页
     ·基于产权制度的劳资博弈第126-129页
     ·我国不平等的劳资产权制度:亟需解决的体制遗留问题第129-133页
     ·基于产权制度的案例分析:《劳动合同法》与华为辞职事件第133-138页
   ·劳资合作博弈的制度基础之二:相对平衡的组织制度第138-155页
     ·劳方组织与资方组织第139-144页
     ·基于组织制度的劳资博弈第144-146页
     ·我国不平衡的劳资组织制度:尚待完善的市场主体不到位问题第146-151页
     ·基于组织制度的案例分析:山西矿难事件第151-155页
   ·劳资关系变化与发展:基于企业制度发展阶段的比较制度分析第155-159页
6. 转型期和谐劳资关系的构建:现实选择与政策建议第159-177页
   ·新型劳资关系展望及转型期的现实选择第159-169页
     ·对青木昌彦的法人管理主义模式合作博弈的思考第160-164页
     ·优化转型期劳资关系的现实选择第164-169页
   ·政府在构建和谐劳资关系中的作用与政策建议第169-177页
     ·政府在劳资关系中的“第三方主体”角色第170-174页
     ·改善政府职能推进和谐劳资关系建设的政策建议第174-177页
参考文献第177-196页
后记第196-199页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第199页

论文共1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流动性研究
下一篇: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绩效评价与机制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