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6页 |
| 1. 绪论 | 第6-16页 |
| ·课题的选择及选题由来 | 第6-8页 |
| ·文献综述 | 第8-12页 |
| ·吉登斯现代社会变迁思想研究综述 | 第8-10页 |
| ·对有关客家研究及四川客家研究状况的述评 | 第10-12页 |
| ·本文论题基本范围的界定 | 第12-13页 |
| ·社会变迁、现代社会发展 | 第12-13页 |
| ·简单现代化、自反性现代化、后现代时期 | 第13页 |
| ·本研究的社会学范式和路径 | 第13-16页 |
| 2. 吉登斯现代社会变迁思想及其理论基础的确立 | 第16-23页 |
| ·吉登斯现代社会变迁的动力机制 | 第16-19页 |
| ·时空分离 | 第16-17页 |
| ·脱域 | 第17-19页 |
| ·现代性的反思性 | 第19页 |
| ·现代社会变迁的特征分析 | 第19-21页 |
| ·断裂性 | 第20页 |
| ·自反性 | 第20-21页 |
| ·吉登斯社会变迁思想的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 ·结构二重性原理 | 第21-22页 |
| ·社会时空观 | 第22页 |
| ·社会的构成 | 第22-23页 |
| 3. 洛带现代社会变迁状况调查分析 | 第23-41页 |
| ·洛带的基本现状 | 第23-25页 |
| ·吉登斯权利视角下洛带社区管理权利变迁 | 第25-27页 |
| ·吉登斯时空观视野下洛带人口变迁 | 第27-28页 |
| ·吉登斯社会变迁特征视角下洛带社会生活变迁 | 第28-36页 |
| ·衣着变迁 | 第28-29页 |
| ·食品变迁 | 第29-31页 |
| ·居住情况变迁 | 第31-33页 |
| ·交通情况变迁 | 第33-34页 |
| ·教育状况变迁 | 第34页 |
| ·居民休闲娱乐状况变迁 | 第34-36页 |
| ·吉登斯社会变迁视角下洛带社会民俗变迁 | 第36-41页 |
| ·洛带现有风景名胜 | 第37-39页 |
| ·洛带传统民俗变迁 | 第39-41页 |
| 4. 洛带社会变迁中的现代化风险 | 第41-47页 |
| ·利益分化 | 第41-43页 |
| ·传统的撤离 | 第43-44页 |
| ·失地农民保障问题 | 第44-47页 |
| 5. 吉登斯社会变迁思想对洛带社会变迁的借鉴意义 | 第47-55页 |
| ·洛带现代化路向的重新审视 | 第47-49页 |
| ·洛带现代化路径的选择 | 第49-51页 |
| ·洛带现代化中社会风险的思考 | 第51-55页 |
| ·消解理性主义线性进步观,树立现代风险意识,确立社会进步的辩证观念 | 第51-52页 |
| ·在市场和政府之间保持适当的张力 | 第52-53页 |
| ·应对外来挑战,化解社会风险 | 第53-55页 |
| 6. 结论与讨论 | 第55-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