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11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34页 |
| 1 固液界面纳米气泡的研究进展 | 第11-21页 |
| ·固液界面存在纳米气泡的证实 | 第11-15页 |
| ·固液界面纳米气泡存在的间接证据 | 第11-14页 |
| ·固液界面纳米气泡存在的直接证据 | 第14-15页 |
| ·目前对纳米气泡的认识 | 第15-20页 |
| ·固液界面纳米气泡与疏水长程引力 | 第15-16页 |
| ·纳米气泡的来源 | 第16-17页 |
| ·脱气对固液界面纳米气泡的影响 | 第17-19页 |
| ·纳米气泡的双电层结构理论 | 第19-20页 |
| ·目前存在的争论 | 第20-21页 |
| 2 溶解气体和纳米气泡对鱼影响的研究 | 第21-24页 |
| ·水生动物的呼吸系统的进化 | 第21-23页 |
| ·常用的实验用鱼 | 第23-24页 |
| ·相关研究 | 第24页 |
| 3 微粒分散体系 | 第24-33页 |
| ·微粒分散体系的主要性质与特点 | 第25-27页 |
| ·微粒的动力学性质 | 第25页 |
| ·微粒的光学性质 | 第25-26页 |
| ·微粒的电学性质 | 第26-27页 |
| ·微粒分散体系的物理稳定性相关理论 | 第27-33页 |
| ·热力学稳定性 | 第27-28页 |
| ·动力学稳定性 | 第28页 |
| ·絮凝与反絮凝 | 第28-29页 |
| ·DLVO 理论 | 第29-31页 |
| ·空间稳定理论 | 第31-33页 |
| 4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研究工作 | 第33-34页 |
| 第二章 微粒分散体系对于缺氧条件下食蚊鱼影响的研究 | 第34-43页 |
| 1 实验部分 | 第35-37页 |
| ·材料与仪器 | 第35-36页 |
| ·实验内容 | 第36-37页 |
| ·深度脱气水的制备 | 第36页 |
| ·脱气原位观测 | 第36页 |
| ·液面加网实验 | 第36-37页 |
| ·微粒/水分散体系的制备和通氧 | 第37页 |
| ·微扰实验 | 第37页 |
|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7-41页 |
| ·脱气对比实验 | 第37-38页 |
| ·深度脱气水中食蚊鱼的死亡时间 | 第38-39页 |
| ·不同样品通纯氧后溶解氧含量的测试 | 第39页 |
| ·微扰对比实验 | 第39-40页 |
| ·讨论 | 第40-41页 |
| 3 小结 | 第41-42页 |
| 4 存在的问题 | 第42-43页 |
| 第三章 溶解气体和纳米气泡对固液分散体系影响的研究 | 第43-55页 |
| 1 实验部分 | 第44-47页 |
| ·材料与仪器 | 第44-45页 |
| ·实验方法 | 第45-47页 |
| ·纳米气泡的形成和去除 | 第45页 |
| ·深度脱气水的制备 | 第45页 |
| ·浅度脱气水的制备 | 第45页 |
| ·脱气粉末的制备 | 第45页 |
| ·溶胶样品的制备 | 第45-46页 |
| ·样品的测试 | 第46-47页 |
| 2 实验结果 | 第47-53页 |
| ·脱气对固液界面的纳米气泡的影响 | 第47页 |
| ·丁达尔效应 | 第47-49页 |
| ·电导率测试 | 第49-52页 |
| ·脱气处理对双蒸水溶剂电导率的影响 | 第49-50页 |
| ·脱气处理对溶胶电导率的影响 | 第50-51页 |
| ·憎水分散质颗粒表面纳米气泡对胶体电导率的影响 | 第51-52页 |
| ·脱气处理对固液溶胶浑浊度的影响 | 第52-53页 |
| 3 讨论 | 第53-54页 |
| 4 小结 | 第54-55页 |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5-58页 |
| 1 论文总结 | 第55-56页 |
| 2 展望 | 第56-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