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总则论文

减刑制度废除研究

摘要第1-7页
引言第7-9页
第一章 减刑制度概述第9-17页
 第一节 减刑的内涵与外延第9-11页
  一、减刑的概念第9-10页
  二、减刑的性质第10-11页
 第二节 我国减刑制度的沿革第11-13页
  一、建国前的初创第11-12页
  二、建国后的发展完善第12-13页
 第三节 减刑的适用第13-15页
  一、减刑的条件第13页
  二、减刑的限度第13-14页
  三、减刑的程序第14-15页
 第四节 国外减刑制度介绍第15-17页
第二章 我国现行减刑制度存在的问题第17-27页
 第一节 减刑实体设置不科学第17-19页
  一、减刑适用条件设置不合理第17-18页
  二、欠缺减刑撤销机制第18-19页
 第二节 减刑程序不完善第19-22页
  一、当事人缺位,无参与权第20页
  二、人民法院审理方式单一,不公开第20-21页
  三、检察机关监督乏力,不到位第21-22页
 第三节 司法实践中暴露出的减刑“八大问题”第22-27页
  一、人民法院无专门负责减刑裁定的机构第22-23页
  二、减刑适用条件标准不统一第23页
  三、人为规定减刑比例第23-24页
  四、对不同类型的罪犯不加区别地适用减刑第24页
  五、罪行越重,减刑几率越大、幅度越大第24-25页
  六、拘留所服刑罪犯难以获得减刑第25页
  七、公职犯罪罪犯减刑失衡第25-26页
  八、“花钱买刑”现象严重第26-27页
第三章 废除减刑的理论探讨第27-38页
 第一节 刑罚的目的反思第27-31页
  一、报应主义第27-28页
  二、功利主义第28-30页
  三、报应优于功利的刑罚目的观第30-31页
 第二节 刑罚执行目的解读第31-34页
  一、刑罚执行的地位第31-32页
  二、刑罚执行的目的第32页
  三、减刑对刑罚执行目的的背离第32-34页
 第三节 减刑权——不存在的假设第34-35页
  一、事前与事后第34页
  二、罪犯的权利?第34-35页
  三、教育改造罪犯合理性的质疑第35页
 第四节 减刑背离罪刑均衡原则第35-38页
第四章 假释——后减刑时代的行刑主力第38-42页
 第一节 假释取代减刑的依据第38-40页
  一、假释更符合刑罚目的第38-39页
  二、行刑社会化第39页
  三、社区矫正第39-40页
 第二节 假释的制度完善第40-42页
结论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后记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下一篇:论共犯关系脱离的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