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8页 |
摘要 | 第8-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目录 | 第14-19页 |
插图清单 | 第19-25页 |
表格清单 | 第25-30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30-3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32-56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2-35页 |
·我国水果产业发展现状 | 第32-34页 |
·水果内部品质检测的必要性 | 第34-35页 |
·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水果内部品质检测应用上的研究现状 | 第35-47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35-4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43-47页 |
·商业化水果品质检测装置 | 第47-52页 |
·商业化便携式检测装置 | 第47-50页 |
·商业化分级生产线装置 | 第50-52页 |
·课题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52-54页 |
·课题来源 | 第52-53页 |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53-54页 |
·技术路线 | 第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2章 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第56-72页 |
·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概述 | 第56-57页 |
·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简介 | 第56页 |
·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基本原理 | 第56-57页 |
·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基本流程 | 第57页 |
·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中的化学计量学方法 | 第57-71页 |
·光谱预处理方法 | 第57-60页 |
·特征波长选择方法 | 第60-63页 |
·定量分析方法 | 第63-67页 |
·模型传递方法 | 第67-70页 |
·模型性能的评价 | 第70-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3章 实验仪器、材料和方法 | 第72-82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72-73页 |
·光谱仪 | 第72页 |
·理化分析仪器 | 第72-73页 |
·可见/近红外光谱检测系统 | 第73-74页 |
·实验材料 | 第74-75页 |
·光谱采集方法与软件 | 第75-78页 |
·光谱采集方法 | 第75-76页 |
·光谱采集软件 | 第76-78页 |
·水果内部品质理化分析方法 | 第78-79页 |
·可溶性固形物理化分析方法 | 第78页 |
·酸度理化分析方法 | 第78-79页 |
·数据处理分析方法和软件 | 第79-81页 |
·光谱预处理方法 | 第79页 |
·异常样品剔除方法 | 第79页 |
·特征波长选择方法 | 第79页 |
·定量分析方法 | 第79-80页 |
·数据处理分析软件 | 第80-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4章 各种因素对预测模型精度的影响研究 | 第82-100页 |
·光源-检测器角度的影响 | 第82-86页 |
·样品基本外观参数和理化分析结果 | 第82-83页 |
·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 | 第83-84页 |
·异常样品剔除 | 第84-85页 |
·PLS模型对比分析 | 第85-86页 |
·水果传输速度的影响 | 第86-91页 |
·样品基本外观参数和理化分析结果 | 第87页 |
·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 | 第87-88页 |
·异常样品剔除 | 第88页 |
·PLS模型对比分析 | 第88-91页 |
·水果放置方位的影响 | 第91-98页 |
·样品基本外观参数和理化分析结果 | 第92-93页 |
·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 | 第93-94页 |
·异常样品剔除 | 第94页 |
·PLS模型对比分析 | 第94-98页 |
·本章小结 | 第98-100页 |
第5章 梨可溶性固形物和酸度的可见/近红外光谱静态检测定量分析 | 第100-148页 |
·光谱仪静态采集参数优化 | 第100-101页 |
·可见/近红外检测系统对比 | 第101页 |
·样品基本外观参数和理化分析结果 | 第101-105页 |
·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 | 第105-108页 |
·原始光谱 | 第105-107页 |
·微分光谱 | 第107-108页 |
·可溶性固形物定量分析 | 第108-136页 |
·2008年慈溪果园翠冠梨 | 第108-114页 |
·2008年横港果园翠冠梨 | 第114-119页 |
·2008年两果园翠冠梨 | 第119-122页 |
·2009年慈溪果园翠冠梨 | 第122-127页 |
·2009年横港果园翠冠梨 | 第127-132页 |
·2009年两果园翠冠梨 | 第132-136页 |
·酸度定量分析 | 第136-146页 |
·2008年慈溪果园翠冠梨 | 第136-138页 |
·2008年横港果园翠冠梨 | 第138-140页 |
·2009年慈溪果园翠冠梨 | 第140-143页 |
·2009年横港果园翠冠梨 | 第143-145页 |
·2009年两果园翠冠梨 | 第145-146页 |
·本章小结 | 第146-148页 |
第6章 梨可溶性固形物和酸度的可见/近红外光谱在线检测定量分析 | 第148-200页 |
·光谱仪在线光谱采集参数优化 | 第148-149页 |
·实验室试验台在线检测定量分析 | 第149-188页 |
·样品基本外观参数和理化分析结果 | 第149页 |
·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 | 第149-151页 |
·可溶性固形物定量分析 | 第151-179页 |
·酸度定量分析 | 第179-188页 |
·分级生产线在线检测定量分析 | 第188-198页 |
·样品基本外观参数和理化分析结果 | 第188-191页 |
·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 | 第191-193页 |
·可溶性固形物定量分析 | 第193-198页 |
·本章小结 | 第198-200页 |
第7章 特征波长选择方法研究 | 第200-212页 |
·特征波长选择的意义 | 第200页 |
·特征波长选择方法 | 第200-211页 |
·BiPLS | 第201-202页 |
·SiPLS | 第202-203页 |
·UVE-PLS | 第203-205页 |
·GA-PLS | 第205-206页 |
·UVE-GA-PLS | 第206-207页 |
·SPA-MLR | 第207-209页 |
·UVE-SPA-MLR | 第209-210页 |
·模型性能比较 | 第210-21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1-212页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212-216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212-213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213-214页 |
·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214-216页 |
参考文献 | 第216-234页 |
个人简历 | 第234-2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