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絮凝—再生工艺研究及特性参数的测定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5页 |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现状 | 第13-14页 |
·生物絮凝再生工艺的提出 | 第14-17页 |
·我国中小城镇污水处理工艺特点 | 第14-16页 |
·生物絮凝再生工艺的提出 | 第16页 |
·生物絮凝再生工艺的特征 | 第16-17页 |
·生物絮凝再生处理工艺 | 第17-21页 |
·生物絮凝工艺处理污染物的机理 | 第17-18页 |
·生物絮凝和生物吸附 | 第18-19页 |
·影响微生物絮凝的因素 | 第19-21页 |
·生物絮凝水质特性参数 | 第21-22页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22-25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22-23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3-24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4-25页 |
第二章 试验装置与分析方法 | 第25-32页 |
·连续式实验流程与装置 | 第25-26页 |
·试验流程 | 第25页 |
·试验装置 | 第25-26页 |
·生物絮凝工艺流程 | 第26-27页 |
·试验水质及分析方法 | 第27-28页 |
·试装置启动与调试 | 第28-32页 |
·试验装置的启动 | 第28-29页 |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 第29-32页 |
第三章 生物絮凝-再生工艺主要影响因子的试验研究 | 第32-38页 |
·曝气量对生物絮凝的影响 | 第32-33页 |
·试验方法 | 第32页 |
·曝气量对有机物去除的影响 | 第32-33页 |
·曝气量对N,P 去除的影响 | 第33页 |
·回流比对生物絮凝的影响 | 第33-35页 |
·试验方法 | 第33页 |
·回流比对有机物去除率的影响 | 第33-34页 |
·回流比对N,P 去除率的影响 | 第34-35页 |
·絮凝时间对生物絮凝-再生工艺的影响 | 第35-38页 |
·实验方法 | 第35页 |
·絮凝时间对有机物去除率的影响 | 第35-36页 |
·絮凝时间对N、P 去除率的影响 | 第36-38页 |
第四章 生物絮凝-再生工艺特性参数的测定 | 第38-47页 |
·Y_H 的测定 | 第38-41页 |
·Y_H 的测定意义 | 第38页 |
·试验原理与方法 | 第38-40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0-41页 |
·X_S 和S_S 的测定 | 第41-45页 |
·X_S 和S_S 的含义 | 第41页 |
·试验方法 | 第41-44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4-45页 |
·X_Ⅰ和S_Ⅰ的测定 | 第45-46页 |
·X_Ⅰ和S_Ⅰ的含义 | 第45页 |
·试验方法 | 第45-46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生物絮凝-再生工艺吸附机理研究 | 第47-57页 |
·试验设备与方法 | 第47-48页 |
·污泥吸附和再生性能研究 | 第48-53页 |
·试验设计 | 第49页 |
·试验数据处理方法 | 第49-53页 |
·活性污泥与灭活行污泥吸附性能比较 | 第53-56页 |
·试验设计 | 第54页 |
·试验数据处理 | 第54-55页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55-56页 |
·间歇试验总结 | 第56-5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7-60页 |
·结论 | 第57-59页 |
·建议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