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絮凝—再生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数学模拟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6页 |
·我国污水处理概况 | 第12-14页 |
·我国污水处理现状 | 第12页 |
·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现状 | 第12-13页 |
·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生物絮凝—再生工艺的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生物絮凝工艺的形成 | 第14-15页 |
·生物絮体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 | 第15-17页 |
·生物絮凝工艺的机理 | 第17页 |
·生物絮凝工艺的应用 | 第17-18页 |
·生物絮凝动力学 | 第18-19页 |
·活性污泥数学模型 | 第19-23页 |
·活性污泥数学模型的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传统活性污泥法和生物絮凝-再生工艺的提出 | 第19-22页 |
·活性污泥数学模型的发展 | 第22-23页 |
·活性污泥1 号模型 | 第23页 |
·课题研究的提出、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23-26页 |
·课题研究的提出 | 第23-24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4页 |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第二章 生物絮凝—再生工艺实验研究 | 第26-31页 |
·生物絮凝—再生工艺实验流程与装置 | 第26-27页 |
·生物絮凝—再生工艺实验流程 | 第26页 |
·生物絮凝—再生工艺实验装置 | 第26-27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27-30页 |
·试验污水水质和水量 | 第27-28页 |
·实验设备及测试项目分析方法 | 第28-30页 |
·实验设备维护运行与常规监测 | 第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生物絮凝—再生工艺模型的建立 | 第31-47页 |
·反应器动力学理论 | 第31-32页 |
·反应器类型 | 第31页 |
·反应器的质量平衡方程 | 第31-32页 |
·生物絮凝—再生工艺模型建模基础 | 第32-36页 |
·活性污泥1 号模型的组分 | 第32-33页 |
·活性污泥1 号模型的过程 | 第33-35页 |
·活性污泥1 号模型的化学计量数和动力学参数 | 第35-36页 |
·生物絮凝—再生工艺小试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6-42页 |
·模型假设 | 第36-37页 |
·模型符号 | 第37页 |
·模型的数学描述 | 第37-39页 |
·模型反应动力学速率 | 第39-42页 |
·流程图与物料平衡方程 | 第42-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生物絮凝—再生工艺模型参数分析与模型验证 | 第47-56页 |
·生物絮凝—再生工艺模型模型参数的确定 | 第47页 |
·生物絮凝—再生工艺小试模型参数的敏感分析 | 第47-51页 |
·生物絮凝—再生工艺小试模型参数的校准 | 第51-52页 |
·生物絮凝—再生工艺小试模型参数的验证 | 第52-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五章 生物絮凝—再生工艺参数优化 | 第56-61页 |
·回流比对有机物和氨氮的影响 | 第56-57页 |
·絮凝时间对有机物和氨氮的影响 | 第57-58页 |
·氧化时间对有机物和氨氮的影响 | 第58-59页 |
·SRT 对出水有机物和氨氮的影响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1页 |
·建议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