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城市供水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致谢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东莞市供水现状 | 第12-18页 |
·供水水源现状 | 第12-13页 |
·水厂 | 第13-14页 |
·现状供水水质 | 第14-16页 |
·管网系统现状 | 第16-17页 |
·现况供水系统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东莞市水资源规划概要 | 第18页 |
·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国内外行业技术发展状况综述 | 第19-22页 |
第二章 东莞市水源现状 | 第22-35页 |
·水资源概况 | 第22页 |
·水源水质现状 | 第22-29页 |
·东江 | 第22-28页 |
·境内水库 | 第28-29页 |
·具有区域特点的水质问题 | 第29-34页 |
·咸潮 | 第29-32页 |
·东江沿线排涝污染 | 第32-34页 |
·水源选择 | 第34-35页 |
第三章 水处理艺的改造与升级 | 第35-44页 |
·水质标准与供水水质目标 | 第35-38页 |
·我国现行水质标准和国际水质标准 | 第35-36页 |
·规划远期水质目标 | 第36-38页 |
·现况工艺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8页 |
·水厂净水工艺改造与关键技术 | 第38-44页 |
·处理工艺改造 | 第38-39页 |
·东江水中致嗅物质与微量有机污染的组成与测试 | 第39页 |
·典型致嗅物质的处理效果 | 第39-41页 |
·去除水中嗅味及其微量污染物的处理工艺 | 第41-44页 |
第四章 供水管网水质 | 第44-50页 |
·供水管网水质特性 | 第44页 |
·管网水质稳定性评价 | 第44-46页 |
·管网水化学稳定性评价 | 第44-46页 |
·管网水生物稳定性评价 | 第46页 |
·管网水质保障措施 | 第46-49页 |
·工程技术措施 | 第47-48页 |
·技术管理措施 | 第48页 |
·行政管理措施 | 第48-49页 |
·分质供水 | 第49-50页 |
第五章 城乡统筹区域供水体系 | 第50-55页 |
·区域供水一体化情况 | 第50页 |
·区域一体化供水的意义及存在问题思考 | 第50-51页 |
·区域一体化供水的经验总结 | 第51-52页 |
·乡镇自行供水系统 | 第52-55页 |
·东深供水系统 | 第52-53页 |
·东江沿线供水系统 | 第53-55页 |
第六章 东莞市供水安全保障体系 | 第55-64页 |
·水源保护 | 第55-56页 |
·水源保护现状 | 第55页 |
·水源保护区水质保护目标 | 第55-56页 |
·水源保护措施 | 第56页 |
·备用水源规划方案 | 第56-59页 |
·第三、第四、第二水厂备用水源方案 | 第56-59页 |
·第六水厂、东城水厂备用水源方案 | 第59页 |
·东江与水库联网供水水源工程方案 | 第59页 |
·供水管网的改造 | 第59-61页 |
·改造原则 | 第60-61页 |
·改造目标 | 第61页 |
·改造方案 | 第61页 |
·管网(水厂间)调度规划 | 第61-62页 |
·应用现状系统联络管 | 第62页 |
·新建系统间联络管 | 第62页 |
·水源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措施规划 | 第62-63页 |
·应急处理实施步骤 | 第62-63页 |
·处理方法 | 第63页 |
·系统监测能力建设 | 第63-64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4-66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建议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