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致谢 | 第7-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 ·半刚性框架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半刚性连接框架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半刚性连接钢支撑框架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本文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 第16-17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 | 第17-19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工作 | 第17页 |
| ·本文内容安排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半刚性连接钢支撑框架研究概述 | 第19-31页 |
| ·半刚性连接类型概述 | 第19-20页 |
| ·半刚性连接的特性 | 第20-21页 |
| ·钢支撑框架分类及特点 | 第21-28页 |
| ·实验方法 | 第25-26页 |
| ·理论研究 | 第26-27页 |
| ·数值模拟试验研究 | 第27-28页 |
| ·半刚性钢框架动力性能研究方法 | 第28-31页 |
| ·半刚性节点的动力滞回性能 | 第28-29页 |
| ·半刚性钢框架整体动力性能理论研究 | 第29-31页 |
| 第三章 数值模拟试验分析的理论基础 | 第31-36页 |
| ·概述 | 第31页 |
| ·数值模拟分析的理论基础 | 第31-33页 |
| ·基本假定 | 第31页 |
| ·单元类型 | 第31-32页 |
| ·单元刚度矩阵 | 第32页 |
| ·非线性方程组求解 | 第32-33页 |
| ·半刚性梁柱连接的M-θ_r 力学模型 | 第33-36页 |
| ·线性模型 | 第34页 |
| ·多项式模型 | 第34-35页 |
| ·B 样条模型 | 第35页 |
| ·幂函数模型 | 第35-36页 |
| 第四章 双腹板顶底角钢节点受力性能的数值分析 | 第36-49页 |
| ·ANSYS 有限元分析概述 | 第36-42页 |
| ·ANSYS 单元类型 | 第36-37页 |
| ·ANSYS 非线性结构分析 | 第37-42页 |
|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42-49页 |
| ·材料定义 | 第42-43页 |
| ·建立几何实体 | 第43-45页 |
| ·网格划分 | 第45-46页 |
| ·接触点定义 | 第46页 |
| ·位移约束 | 第46-47页 |
| ·施加预紧力 | 第47-48页 |
| ·求解方法 | 第48-49页 |
| 第五章 框架的模态分析及时程分析 | 第49-59页 |
| ·钢斜撑双腹板顶底角钢框架的模态分析 | 第49-50页 |
| ·模态分析理论 | 第49页 |
| ·自振特性 | 第49-50页 |
| ·结果分析 | 第50页 |
| ·钢斜撑双腹板顶底角钢框架的时程分析 | 第50-52页 |
| ·地震波的选取与调整 | 第50-52页 |
| ·钢斜撑半刚性钢框架在弹塑性阶段的地震响应及时程分析 | 第52-59页 |
| ·钢斜撑半刚性钢框架整体位移和基底反力在弹塑性阶段的地震响应 | 第52-55页 |
| ·钢斜撑半刚性钢框架节点在弹性阶段的地震响应 | 第55-59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0页 |
| ·基本结论 | 第59页 |
| ·待改进的问题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