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英文缩写词 | 第12-14页 |
氨基酸简写符号 | 第14-1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35页 |
1 前言 | 第15-17页 |
·龙眼成花逆转的解剖学基础 | 第15-16页 |
·龙眼成花逆转的生理与分子基础 | 第16页 |
·影响龙眼花芽形成的因素及调控 | 第16-17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页 |
2 植物几丁质酶研究进展 | 第17-24页 |
·几丁质酶的基本性质 | 第18页 |
·几丁质酶的分类 | 第18-19页 |
·生物学功能 | 第19-23页 |
·参与植物抗胁迫反应 | 第19-21页 |
·参与共生固氮作用 | 第21-22页 |
·参与植物的发育调控 | 第22-23页 |
·与营养生长有密切的关系 | 第23页 |
·与细胞壁相关的作用 | 第23页 |
·应用:主要是通过基因工程改善植物的抗病特性 | 第23-24页 |
·展望 | 第24页 |
3 全长基因克隆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24-35页 |
·RACE 技术发展的背景 | 第24-25页 |
·RACE 技术的优化与改良 | 第25-35页 |
·反转录 | 第25-26页 |
·末端转移酶(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TdT) 加尾反应 | 第26-33页 |
·PCR 的扩增 | 第33-35页 |
第二章 龙眼花芽透射电镜分析、DLchi 基因克隆及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 第35-70页 |
1 龙眼花芽透射电镜分析 | 第35-38页 |
·试验材料 | 第35页 |
·植物材料与试剂 | 第35页 |
·试剂配制 | 第35页 |
·试验方法 | 第35-3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6-38页 |
2 龙眼成花逆转相关基因DLchi 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38-60页 |
·试验材料 | 第38-41页 |
·植物材料采集 | 第38页 |
·菌株和载体 | 第38页 |
·生化及分子生物学试剂 | 第38页 |
·引物 | 第38-39页 |
·主要试验仪器 | 第39-40页 |
·试剂配制 | 第40-41页 |
·试验方法 | 第41-48页 |
·龙眼花芽总RNA 提取 | 第41-42页 |
·3’-RACE PCR | 第42-43页 |
·5’-RACE PCR | 第43-45页 |
·mRNA 全长获得 | 第45页 |
·半定量RT-PCR | 第45-46页 |
·PCR 产物的回收和纯化 | 第46页 |
·回收产物与pMD18-T 载体连接 | 第46-47页 |
·大肠杆菌转化 | 第47页 |
·转化体的鉴定 | 第47-48页 |
·序列分析 | 第48页 |
·蛋白性质分析 | 第4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8-60页 |
·RNA 质量分析 | 第48-49页 |
·3’-RACE PCR 扩增结果 | 第49页 |
·5’-RACE PCR 扩增结果 | 第49-51页 |
·mRNA 全长获得 | 第51-53页 |
·序列分析 | 第53-57页 |
·蛋白性质分析 | 第57-60页 |
·DLchi 表达分析 | 第60页 |
3 DLchi 基因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 第60-67页 |
·材料 | 第61-62页 |
·菌株与质粒 | 第61页 |
·试剂配制 | 第61-62页 |
·试验方法 | 第62-65页 |
·正反义片段的扩增 | 第62页 |
·正反义片段的制备 | 第62-63页 |
·双元载体 pBI121 的制备 | 第63-64页 |
·正反义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64页 |
·冻融法转化农杆菌 | 第64-65页 |
·农杆菌中质粒的鉴定 | 第6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5-67页 |
·正反义片段的获得 | 第65-66页 |
·正反义载体的构建及在农杆菌中的鉴定 | 第66-67页 |
4 初步建立DLchi 基因转化拟南芥体系 | 第67-70页 |
·试验材料 | 第67-68页 |
·植物材料 | 第67页 |
·培养基配制 | 第67-68页 |
·试验方法 | 第68-69页 |
·拟南芥苗的培养 | 第68页 |
·浸花法转化拟南芥 | 第68-69页 |
·转基因拟南芥的Kan 筛选 | 第6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9-70页 |
第三章 讨论 | 第70-74页 |
1 龙眼花芽透射电镜分析 | 第70页 |
2 DLchi 基因RACE PCR | 第70-72页 |
·DLchi 基因的分类 | 第70页 |
·RACE 试验 | 第70-72页 |
·高纯度RNA 的提取对RACE 克隆来说是很关键的一步 | 第70-71页 |
·引物设计遵循原则 | 第71页 |
·尽可能优化体系,防止杂带污染 | 第71-72页 |
3 表达载体构建 | 第72页 |
4 拟南芥转化 | 第72-73页 |
5 功能预测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