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论文--经济数学方法论文

我国货币政策区域不对称效应的实证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英文摘要第4-9页
1 绪论第9-15页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第10-12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0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2页
   ·研究的内容和结构第12-13页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3-14页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第14-15页
     ·研究的创新第14页
     ·本文存在的不足第14-15页
2 货币政策区域不对称效应的理论基础第15-27页
   ·最优货币区理论第15-17页
     ·最优货币区理论概述第15页
     ·最优货币区的标准第15-17页
   ·货币政策传导理论第17-26页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理论第18-21页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第21-26页
   ·本章小结第26-27页
3 我国货币政策区域不对称效应的存在性分析第27-34页
   ·生产要素流动性标准第27-28页
   ·经济开放度标准第28-29页
   ·产品多样化标准第29-30页
   ·金融市场一体化标准第30-32页
   ·通货膨胀相似性标准第32-33页
   ·本章小结第33-34页
4 我国货币政策区域不对称效应的实证检验第34-45页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第34-35页
     ·变量选取第34页
     ·数据来源第34-35页
   ·模型设计与检验方法第35-39页
     ·VAR 模型第35页
     ·数据平稳性检验第35-36页
     ·协整检验第36-37页
     ·脉冲响应函数第37-38页
     ·预测方差分解第38-39页
     ·状态空间模型第39页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第39-44页
     ·货币政策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检验第39-41页
     ·货币政策对区域经济增长作用强度及周期的实证检验第41-42页
     ·货币政策对区域经济增长解释力的实证检验第42页
     ·货币政策对区域经济增长边际贡献率的实证检验第42-44页
   ·本章小结第44-45页
5 我国货币政策区域不对称效应的原因分析第45-60页
   ·信贷传导中介的区域性差异第45-47页
     ·金融机构数量的地区差异第46页
     ·金融机构组成结构的地区差异第46页
     ·金融机构竞争程度的地区差异第46-47页
   ·信贷传导载体的区域性差异第47-51页
     ·信贷资源的地区差异第47-48页
     ·金融深化程度的地区差异第48-51页
   ·信贷传导微观主体的区域性差异第51-58页
     ·企业行为的地区差异第51-57页
     ·居民行为的地区差异第57-58页
   ·信贷传导目标结果的区域性差异第58-59页
   ·本章小结第59-60页
6 提高货币政策区域有效性,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对策建议第60-67页
   ·促进区域金融经济的协调发展第60-63页
     ·完善区域金融市场体系第60-61页
     ·构建良好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第61页
     ·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第61-62页
     ·引导区域微观经济主体的理性行为第62-63页
     ·提高区域资金配置效率第63页
   ·灵活的货币调控政策第63-66页
     ·存款准备金率的差别化第63页
     ·公开市场参与主体的区域差别化第63-64页
     ·增加再贴现政策的区域导向性第64页
     ·强化再贷款政策的地区倾斜力度第64页
     ·一定程度的利率区域差别化第64-65页
     ·增强和改进间接信用指导的功能第65页
     ·消费者信用控制的地区差别第65-66页
   ·一定差异的金融监管政策第66页
   ·本章小结第66-67页
7 结论第67-68页
致谢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2页
附录第7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股票市场收益、波动性与投资者情绪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中小企业板公司上市前后绩效变动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