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9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8-10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8-9页 |
·选题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 第9-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和内涵 | 第10-11页 |
·国外研究 | 第11-15页 |
·国内研究 | 第15-16页 |
·研究框架与主要问题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第16页 |
·研究的主要问题 | 第16-17页 |
·本文主要创新、不足和后续研究 | 第17-19页 |
·本文主要创新和不足 | 第17-18页 |
·后续研究 | 第18-19页 |
第二章 银行流动性创造和风险的理论机制 | 第19-31页 |
·“期限转换”理论 | 第19-23页 |
·投资者流动性需求 | 第19-21页 |
·企业的流动性需求 | 第21-22页 |
·银行的流动性创造 | 第22页 |
·挤提和流动性风险 | 第22-23页 |
·“脆弱的融资结构”理论 | 第23-27页 |
·关系出借人模型 | 第24-26页 |
·前提假设 | 第24-25页 |
·承诺的有限性 | 第25页 |
·关系出借人受流动性冲击 | 第25-26页 |
·金融中介(银行)作用 | 第26-27页 |
·评述 | 第27-28页 |
·银行流动性创造与风险的关系 | 第28-31页 |
第三章我国银行流动性创造的测量和影响因素 | 第31-45页 |
·“LT GAP”方法 | 第31-35页 |
·银行选取 | 第31-32页 |
·结论 | 第32-35页 |
·“B-B”方法 | 第35-40页 |
·流动性创造的数值 | 第36-37页 |
·银行流动性创造/总资产 | 第37-38页 |
·银行流动性创造/权益 | 第38-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我国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因素 | 第40-45页 |
·指标选取 | 第40-42页 |
·模型建构和结果分析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第四章 治理流动性风险的措施 | 第45-49页 |
·暂停支付机制不可行性 | 第45-46页 |
·存款保险制度 | 第46-47页 |
·增厚银行权益 | 第47页 |
·信息透明化 | 第47-49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5-56页 |
后记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