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导论 | 第9-13页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二、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2页 |
三、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服务型政府与行政指导概述 | 第13-27页 |
一、地方服务型政府基本框架 | 第13-18页 |
(一) 基本内涵 | 第13-15页 |
(二) 具体形式 | 第15-18页 |
二、行政指导 | 第18-23页 |
(一) 国外行政指导简介 | 第19-20页 |
(二) 行政指导内涵 | 第20-22页 |
(三) 行政指导特殊要义 | 第22-23页 |
三、行政指导在行政体制改革中的作用 | 第23-27页 |
(一) 行政指导与行政改革 | 第23-24页 |
(二) 服务是宗旨 | 第24页 |
(三) 行政指导与地方服务型政府 | 第24-27页 |
第二章 我国行政指导的实践:苏州经验 | 第27-34页 |
一、苏州市推行行政指导的背景和平台 | 第27-28页 |
(一) 苏州市经济发展现状 | 第27页 |
(二) 苏州市推行行政指导概述 | 第27-28页 |
二、行政指导实践的典型:苏州市工商系统推进“服务型工商”建设 | 第28-30页 |
(一) 行政指导实施内容 | 第28-29页 |
(二) 行政指导实施成效 | 第29-30页 |
三、苏州经验总结与反思 | 第30-34页 |
(一) 苏州市推行行政指导的主要经验 | 第30-31页 |
(二) 苏州市推行行政指导的主要步骤 | 第31-32页 |
(三) 苏州市推行行政指导的具体要求 | 第32页 |
(四) 对于苏州市推行行政指导经验的反思 | 第32-34页 |
第三章 服务型政府理念下的行政指导构建 | 第34-39页 |
一、行政指导构建的原则 | 第34-35页 |
(一) 合法与合理原则 | 第34页 |
(二) 公平与效率协调原则 | 第34-35页 |
(三) 权力与权利平衡原则 | 第35页 |
二、行政指导的本质 | 第35-36页 |
(一) 行政指导的特征是柔性 | 第35页 |
(二) 行政指导的起点是尊重 | 第35-36页 |
(三) 行政指导的本质是服务 | 第36页 |
三、完善行政指导的监督和救济 | 第36-39页 |
(一) 行政指导公开 | 第36-37页 |
(二) 行政指导听证 | 第37页 |
(三) 行政指导评估 | 第37-38页 |
(四) 行政指导救济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完善行政指导的具体路径 | 第39-47页 |
一、以人为本是行政指导的总纲领 | 第39-41页 |
(一) 以人为本的主要内容 | 第39页 |
(二) 以人为本: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制度性起点 | 第39-40页 |
(三) 以人为本是行政指导的应有之意 | 第40-41页 |
二、行政指导以尊重人的意志为前提 | 第41-43页 |
(一) 相对人的认同是行政指导的前提 | 第41页 |
(二) 塑造相对人在行政指导中的自主品格 | 第41-42页 |
(三) 政府在行政指导中的责任无法回避 | 第42-43页 |
三、法治化是行政指导完善的核心路径 | 第43-47页 |
(一) 行政指导法治化的主要内容 | 第44-45页 |
(二) 行政指导法治化的主要形式 | 第45页 |
(三) 行政指导完善的路径选择:在依法与依政策中渐进式的路径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