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4页 |
·水稻稻瘟病质量抗性基因的鉴定与定位 | 第10-14页 |
·水稻稻瘟病数量抗性基因定位 | 第14-17页 |
·定位群体 | 第15页 |
·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定位的方法 | 第15页 |
·水稻稻瘟病性QTLs分析 | 第15-17页 |
·稻瘟病抗性基因克隆 | 第17-20页 |
·水稻—稻瘟病菌的互作机制 | 第20-21页 |
·稻瘟病抗性的分子机理 | 第21页 |
·抗稻瘟病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第21-22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明恢63抗稻瘟病基因Pimh(t)的精细定位及主效QTLs检测 | 第24-36页 |
·实验材料 | 第24页 |
·水稻材料 | 第24页 |
·稻瘟病菌株 | 第24页 |
·实验方法 | 第24-28页 |
·稻瘟病菌分离与培养 | 第24-25页 |
·接种的方法 | 第25页 |
·材料种植 | 第25页 |
·病斑的调查和记载标准 | 第25-26页 |
·水稻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6页 |
·SSR分析 | 第26-27页 |
·新标记的开发 | 第27-2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8-36页 |
·明恢63稻瘟病抗性遗传分析 | 第28-29页 |
·Pimh(t)的初步定位 | 第29-30页 |
·Pimh(t)与其附近基因的异同分析 | 第30-32页 |
·Pimh(t)的精细定位 | 第32页 |
·基因预测与分析 | 第32-33页 |
·利用选择基因型分析方法检测明恢63其他主效抗性基因 | 第33-36页 |
第三章 讨论 | 第36-40页 |
·抗性基因鉴定与定位的策略 | 第36页 |
·目的基因预测 | 第36-37页 |
·IciMapping 2.0选择基因型分析(selective genotyping)法的选择 | 第37-40页 |
全文总结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