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1 绪论 | 第12-19页 |
·水产养殖带来的主要水质问题 | 第12-13页 |
·水产养殖废水的一般处理方法 | 第13-15页 |
·固定化氮循环细菌同步短程硝化反硝化技术的特点分析 | 第15-19页 |
·同步硝化反硝化技术的原理和特点 | 第15-16页 |
·短程硝化反硝化技术的原理和特点 | 第16-17页 |
·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技术的原理和特点 | 第17-18页 |
·固定化氮循环菌同步短程硝化反硝化技术的可行性 | 第18-19页 |
2 养殖池塘氨氧化细菌的分离纯化及特性研究 | 第19-3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9-25页 |
·样品来源 | 第19页 |
·样品采集 | 第19-20页 |
·培养基与试剂 | 第20-22页 |
·含氮化合物测定方法[48] | 第22页 |
·细菌纯化方法 | 第22-23页 |
·菌体形态观察 | 第23页 |
·DNA 模板的制备 | 第23-24页 |
·细菌16S rDNA 基因的PCR 扩增 | 第24页 |
·细菌16S rDNA 基因测序及菌种鉴定 | 第24页 |
·氨氧化菌amoA 基因的扩增和测序 | 第24-2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5-29页 |
·氨氧化细菌纯化结果 | 第25页 |
·氨氧化细菌16S rDNA 基因测序及菌种鉴定结果 | 第25页 |
·amoA 基因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 | 第25-26页 |
·理化因子对菌株AOB-1 氨氧化活性的影响 | 第26-29页 |
·小结 | 第29-31页 |
3 养殖池塘反硝化细菌的分离纯化及特性研究 | 第31-4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1-37页 |
·样品来源 | 第31页 |
·样品采集 | 第31页 |
·培养基与试剂 | 第31-34页 |
·含氮化合物测定方法 | 第34页 |
·细菌纯化方法 | 第34-35页 |
·菌体形态观察 | 第35页 |
·膜过滤细胞直接计数新方法 | 第35-36页 |
·DNA 模板的制备 | 第36-37页 |
·细菌16S rDNA 基因的PCR 扩增 | 第37页 |
·细菌16S rDNA 基因测序及菌种鉴定 | 第3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7-42页 |
·反硝化细菌纯化结果 | 第37-38页 |
·反硝化细菌16S rDNA 基因测序及菌种鉴定结果 | 第38页 |
·理化因子对菌株DB-1 亚硝酸氮去除力的影响 | 第38-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4 水处理模拟系统的设计制造 | 第43-4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3页 |
·设计工具 | 第43页 |
·反应器制作材料 | 第4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3-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5 水处理模拟系统中的填料筛选 | 第46-5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6-47页 |
·材料 | 第46页 |
·挂膜材料筛选方法 | 第46-47页 |
·水质测量方法 | 第4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7-49页 |
·氨氧化细菌的挂膜效果 | 第47-48页 |
·反硝化细菌的挂膜效果 | 第48-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6 纯种硝化、反硝化细菌载体的构建 | 第50-5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0-51页 |
·材料 | 第50页 |
·改装膜滤饼型悬浮球的制作 | 第50-51页 |
·改装球的效果验证 | 第5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1-53页 |
·氨氧化细菌的改装膜滤饼型悬浮球的效果验证 | 第51-52页 |
·反硝化细菌的改装膜滤饼型悬浮球的效果验证 | 第52-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7 固定化氮循环菌同步短程硝化反硝化实验 | 第54-5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4-55页 |
·材料 | 第54页 |
·固定化氮循环菌同步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 | 第54-5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5-57页 |
·处理模拟养殖废水 | 第55-56页 |
·处理实际工厂化循环养殖厂废水 | 第56-57页 |
·小结 | 第57-58页 |
8 结论与创新点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菌种获得 | 第58页 |
·挂膜选择 | 第58页 |
·改装膜滤饼型悬浮球的制作 | 第58页 |
·纯种法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工艺 | 第58-59页 |
·创新点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附录A 底泥取样器说明书 | 第64-68页 |
附录B 菌株污水处理能力的检测装置说明书 | 第68-70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