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2页 |
1. 绪论 | 第12-18页 |
·选题背景 | 第13-15页 |
·选题意义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文献分析法 | 第15页 |
·问卷调查法 | 第15页 |
·访谈法 | 第15页 |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 第15-16页 |
·研究重点 | 第15-16页 |
·研究难点 | 第16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研究创新 | 第17-18页 |
·论创新 | 第17页 |
·应用创新 | 第17-18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8-35页 |
·从旅游经营者的视角切入民俗风情旅游的研究 | 第18-28页 |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 | 第18-22页 |
·民俗风情旅游产品的研究 | 第22-25页 |
·民俗风情旅游商品的研究 | 第25-26页 |
·民俗风情旅游开发模式的研究 | 第26-28页 |
·从旅游者的角度切入民俗风情旅游的研究 | 第28-32页 |
·从旅游目的地的角度切入民俗风情旅游的研究 | 第32-33页 |
·基本评价 | 第33-35页 |
3. 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35-42页 |
·相关概念 | 第35-38页 |
·民俗 | 第35-36页 |
·民俗风情旅游 | 第36-38页 |
·相关理论 | 第38-42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38-39页 |
·生命周期理论 | 第39-40页 |
·旅游人类学理论 | 第40页 |
·体验经济理论 | 第40-42页 |
4. 张家界土家族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 第42-52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42-43页 |
·张家界土家族民俗风情旅游开发条件及其评价 | 第43-49页 |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多姿多彩 | 第43-44页 |
·区位条件好 | 第44页 |
·资源类型组合好 | 第44-45页 |
·当地旅游开发已步入较成熟的阶段 | 第45-47页 |
·当地土家族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已形成一定规模 | 第47-49页 |
·张家界土家族民俗风情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 第49-52页 |
·开发投入不足,产品缺乏创新 | 第49-50页 |
·民俗风情旅游开发内容单一 | 第50页 |
·民俗风情旅游开发混乱,市场欠规范 | 第50-51页 |
·市场拓展不力,缺乏效益 | 第51-52页 |
5. 张家界土家族民俗风情旅游开发的市场需求调查 | 第52-60页 |
·样本基本情况 | 第52-55页 |
·样本特征 | 第52-55页 |
·样本信度检验 | 第55页 |
·调查结果分析 | 第55-60页 |
6. 张家界土家族民俗风情旅游开发原则及模式 | 第60-68页 |
·开发原则 | 第60-62页 |
·多样性原则 | 第60页 |
·保持"原汁原味"的民间性原则 | 第60-61页 |
·感受"入乡随俗"的参与性原则 | 第61页 |
·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 第61页 |
·特色原则 | 第61-62页 |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相结合原则 | 第62页 |
·民俗风情旅游开发模式 | 第62-68页 |
·主要模式概述 | 第62-66页 |
·张家界土家族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选择 | 第66-68页 |
7. 提升张家界土家族民俗风情旅游开发水平的主要途径 | 第68-96页 |
·加强对土家族民俗风情文化的保护 | 第68-74页 |
·明确重点保护区域 | 第68页 |
·明确重点保护对象 | 第68页 |
·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 第68-74页 |
·加大对外宣传力度,积极拓展市场 | 第74-79页 |
·确立目标市场,有针对性地宣传 | 第74-75页 |
·创新宣传方式 | 第75-78页 |
·发展土家族民俗风情旅游电子商务、加强网络建设 | 第78-79页 |
·构建多元化土家族民俗风情旅游产品体系 | 第79-94页 |
·土家族观光旅游产品开发 | 第80-84页 |
·土家族民俗活动旅游产品开发 | 第84-91页 |
·土家族民俗风情旅游商品开发 | 第91-94页 |
·合理定价土家族民俗风情旅游产品 | 第94-95页 |
·注重土家族民俗风情旅游人才的培养 | 第95-96页 |
8. 结束语 | 第96-98页 |
·研究结论 | 第96-97页 |
·研究局限 | 第97页 |
·研究展望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1页 |
附录 | 第101-104页 |
致谢 | 第104-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