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O-抗原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 第12-10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23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简介 | 第12-19页 |
1 重要肠道致病菌 | 第12-14页 |
2 革兰氏阴性细菌的O-抗原 | 第14-16页 |
3 糖基转移酶 | 第16-19页 |
第二节 本文工作的研究目标、内容和创新性 | 第19-23页 |
1 研究目标 | 第19-20页 |
2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3 本项工作的创新性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3-38页 |
第一节 实验材料 | 第23-26页 |
第二节 实验方法 | 第26-38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8-100页 |
第一节 O-抗原基因簇的分子鉴定 | 第38-78页 |
1 大肠杆菌0170-抗原基因簇的鉴定 | 第38-42页 |
2 沙门氏菌0820-抗原基因簇鉴定 | 第42-47页 |
3 沙门氏菌0930-抗原基因簇鉴定 | 第47-51页 |
4 沙门氏菌014的O-抗原基因簇的分子鉴定 | 第51-54页 |
S 沙门氏菌015的O-抗原基因簇的分析 | 第54-57页 |
6 沙门氏菌006的O-抗原基因簇的鉴定 | 第57-60页 |
7 沙门氏菌016的O-抗原基因簇的鉴定 | 第60-64页 |
8 沙门氏菌065的O-抗原基因簇的鉴定 | 第64-67页 |
9 沙门氏菌O“的O-抗原基因簇的鉴定 | 第67-69页 |
10 大肠杆菌01“的O-抗原基因簇的鉴定 | 第69-71页 |
11 沙门氏菌DZ的O-抗原基因簇的鉴定 | 第71-75页 |
12 沙门氏菌E4O-抗原基因簇的鉴定 | 第75-78页 |
第二节 糖基转移酶功能的鉴定 | 第78-100页 |
1 大肠杆菌065WfaP功能的鉴定 | 第78-83页 |
2 大肠杆菌0125WgfD功能的鉴定 | 第83-89页 |
3 志贺氏菌鲍氏14型O一抗原合成相关糖基转移酶WfeD的功能鉴定 | 第89-100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100-106页 |
第一节 本文破译的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O-抗原基因簇的特征 | 第100页 |
第二节 大肠杆菌与沙门氏菌的0-抗原的进化关系 | 第100-102页 |
第三节 O-抗原合成相关糖基转移酶 | 第102-106页 |
大肠杆菌H71鞭毛相位变异的研究 | 第106-155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6-133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简介 | 第106-131页 |
1 细菌的H抗原 | 第106-108页 |
2 细菌的相位变异 | 第108-118页 |
3 细菌基因组岛 | 第118-125页 |
4 大肠杆菌的H抗原及其研究进展 | 第125-131页 |
第二节 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以及创新性 | 第131-133页 |
1 研究内容 | 第131页 |
2 研究目标 | 第131页 |
3 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131-133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33-141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141-155页 |
1 flnA基因序列分析 | 第141-143页 |
2 对编码H71鞭毛蛋白基因功能的研究 | 第143-144页 |
3 flnA区域的基因结构分析 | 第144-151页 |
4 大肠杆菌H17相位变异是由基因组岛介导的flnA“区域环化导致 | 第151-155页 |
参考文献 | 第155-164页 |
致谢 | 第164-165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65-1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