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天然气加工工业论文--人造石油论文--油页岩加工论文

干酪根微观分子结构对不可凝气体形成机理的影响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1-17页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1.1.1 能源现状第11-12页
        1.1.2 油页岩简介第12-13页
    1.2 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1 国内油页岩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国外油页岩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5页
        1.3.1 量子化学计算第15页
        1.3.2 密度泛函理论第15页
    1.4 课题主要的研究内容第15-17页
第2章 计算方法和模型化合物的选择第17-24页
    2.1 量化计算软件第17页
        2.1.1 Materials Studio软件第17页
        2.1.2 Dmol~3模块第17页
    2.2 分子模拟过程参数设置第17-18页
        2.2.1 几何结构优化的参数设置第17-18页
        2.2.2 过渡态搜索的参数设置第18页
    2.3 实验与计算值的验证第18-20页
    2.4 模型化合物的选择第20-23页
        2.4.1 不同地区的干酪根模型化合物第20页
        2.4.2 含甲基干酪根结构单元的选择第20-22页
        2.4.3 含氧官能团的干酪根结构单元的选择第22-23页
    2.5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3章 干酪根分子结构对CH_4形成的影响第24-36页
    3.1 甲烷形成过程反应路径的设计第24-25页
    3.2 反应物、中间体、产物和过渡态的优化几何构型第25-29页
    3.3 油页岩干酪根热解过程中CH_4形成机理第29-33页
        3.3.1 单环芳香烃热解过程中CH_4的形成机理第29-31页
        3.3.2 多环芳香烃热解过程中CH_4的形成机理第31-32页
        3.3.3 脂肪烃热解过程中CH_4的形成机理第32-33页
    3.4 油页岩干酪根热解过程CH_4形成机理的热力学分析第33-34页
    3.5 油页岩干酪根热解过程CH_4形成机理的动力学分析第34-35页
    3.6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4章 干酪根分子结构对CO形成机理的影响第36-50页
    4.1 干酪根热解过程中CO形成过程反应路径的设计第36页
    4.2 反应物、中间体、产物和过渡态的优化几何构型第36-42页
    4.3 油页岩干酪根热解过程中CO形成机理第42-46页
        4.3.1 苯及其衍生物热解过程中CO形成机理第42-43页
        4.3.2 干酪根二聚体热解过程CO的形成机理第43-45页
        4.3.3 多环结构热解过程CO的形成机理第45-46页
        4.3.4 脂肪烃热解过程CO的形成机理第46页
    4.4 油页岩干酪根热解过程CO形成机理的热力学分析第46-48页
    4.5 油页岩干酪根热解过程CO形成机理的动力学分析第48页
    4.6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结论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6页
附录第56-6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67-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改性沸石联合活性污泥处理青霉素废水试验研究
下一篇:基于AIEE和ESIPT机理的荧光染料分子的合成与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