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7页 |
1.1 引言 | 第13-15页 |
1.2 铁电体 | 第15-27页 |
1.2.1 铁电材料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2 铁电相变基本理论 | 第17-22页 |
1.2.3 无铅弛豫铁电体系 | 第22-27页 |
1.3 钨青铜型电介质材料 | 第27-34页 |
1.3.1 四方钨青铜结构 | 第27-30页 |
1.3.2 充满型钨青铜材料的铁电相变 | 第30-34页 |
1.4 课题的提出与研究内容 | 第34-37页 |
第二章 Ba_4R_2Zr_4Nb_6O_(30)陶瓷的结构、介电性能与铁电相变 | 第37-55页 |
2.1 前言 | 第37-38页 |
2.2 试样制备与性能表征 | 第38-41页 |
2.2.1 陶瓷样品的制备 | 第38-39页 |
2.2.2 相组成及微结构 | 第39-40页 |
2.2.3 介电性能测试 | 第40页 |
2.2.4 铁电性能测试 | 第40页 |
2.2.5 热分析测试 | 第40-41页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1-52页 |
2.3.1 相组成与微结构 | 第41-45页 |
2.3.2 介电性能分析 | 第45-48页 |
2.3.3 热分析及电滞回线 | 第48-49页 |
2.3.4 低温介电弛豫与极化值下降 | 第49-52页 |
2.4 小结 | 第52-55页 |
第三章 Ba_5RZr_3Nb_7O_(30)陶瓷的弛豫铁电相变 | 第55-67页 |
3.1 前言 | 第55页 |
3.2 试样制备与测试 | 第55-56页 |
3.2.1 陶瓷样品的制备 | 第55-56页 |
3.2.2 陶瓷样品性能表征 | 第56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6-64页 |
3.3.1 相组成与微结构 | 第56-59页 |
3.3.2 介电性能 | 第59-62页 |
3.3.3 铁电性能 | 第62-64页 |
3.4 小结 | 第64-67页 |
第四章 Ba_4Sm_2Zr_4(Nb_xTa_(1-x)_6O_(30)陶瓷的弛豫-正常铁电转变 | 第67-79页 |
4.1 前言 | 第67-68页 |
4.2 试样制备与测试 | 第68页 |
4.2.1 陶瓷样品的制备 | 第68页 |
4.2.2 陶瓷样品性能表征 | 第68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8-77页 |
4.3.1 相组成与微结构 | 第68-70页 |
4.3.2 介电性能 | 第70-72页 |
4.3.3 铁电性能 | 第72-74页 |
4.3.4 拉曼光谱分析 | 第74-77页 |
4.4 小结 | 第77-79页 |
第五章 Ba_4Sm_2(Ti_(1-x)Zr_x)_4Ta_6O_(30)陶瓷的介电性能与铁电相变 | 第79-91页 |
5.1 前言 | 第79-80页 |
5.2 试样制备与测试 | 第80页 |
5.2.1 陶瓷样品的制备 | 第80页 |
5.2.2 陶瓷样品性能表征 | 第80页 |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80-89页 |
5.3.1 相组成与微结构 | 第80-81页 |
5.3.2 介电性能 | 第81-85页 |
5.3.3 铁电性能 | 第85-86页 |
5.3.4 拉曼光谱分析 | 第86-89页 |
5.4 小结 | 第89-91页 |
第六章 Ba_4Eu_2(Ti_(0.9)Zr_(0.1))_4Ta_6O_(30)陶瓷的亚稳铁电态 | 第91-103页 |
6.1 前言 | 第91页 |
6.2 试样制备与测试 | 第91-92页 |
6.2.1 陶瓷样品的制备 | 第91页 |
6.2.2 陶瓷样品性能表征 | 第91-92页 |
6.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92-101页 |
6.3.1 相组成与微结构 | 第92-93页 |
6.3.2 铁电性能与时效特征 | 第93-95页 |
6.3.3 介电性能 | 第95-96页 |
6.3.4 热分析 | 第96-101页 |
6.4 小结 | 第101-103页 |
第七章 总结 | 第103-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19页 |
致谢 | 第119-121页 |
个人简历 | 第121-12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科研成果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