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绪论 | 第12-24页 |
(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2、研究意义 | 第13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3-18页 |
1、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2、国外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3、研究评述 | 第17-18页 |
(三)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 | 第18-21页 |
1、理论工具 | 第18-20页 |
2、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四)研究思路 | 第21-23页 |
1、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2、研究路线图 | 第22-23页 |
(五)创新点与不足 | 第23-24页 |
1、创新点 | 第23页 |
2、不足 | 第23-24页 |
二、“双创”背景下国家大学科技园研究基础 | 第24-30页 |
(一)“双创”的基本内涵 | 第24-25页 |
1、“双创”的基本内涵 | 第24页 |
2、“双创”的基本目标 | 第24-25页 |
(二)国家大学科技园基本概述 | 第25-27页 |
1、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定义 | 第25页 |
2、“双创”前后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状况对比 | 第25-27页 |
(三)“双创”背景下国家大学科技园的战略定位 | 第27-28页 |
1、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27页 |
2、中国特色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27页 |
3、行业进步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 | 第27-28页 |
(四)“双创”对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影响 | 第28-30页 |
1、国家大学科技园面临的机遇 | 第28页 |
2、国家大学科技园面临的挑战 | 第28-30页 |
三、“双创”背景下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现状及突出问题-以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为例 | 第30-50页 |
(一)“双创”背景下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现状 | 第30-32页 |
1、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历程 | 第30-31页 |
2、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现状及其成果 | 第31-32页 |
(二)“双创”背景下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内外部管理框架构建.. | 第32-43页 |
1、宏观—外部国家管理层面分析 | 第32-34页 |
2、中观—外部地方管理层面分析 | 第34-39页 |
3、微观—内部大学科技园管理层面分析 | 第39-43页 |
(三)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43-46页 |
1、科技园“双创”政策落实效果不佳 | 第43-44页 |
2、科技园与大学结合不充分 | 第44-45页 |
3、科技园外部社会资源未充分利用 | 第45页 |
4、科技园孵化服务平台不完善 | 第45-46页 |
(四)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机制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6-50页 |
1、科技园与政府政策协同不足 | 第46-47页 |
2、科技园与大学知识协同不足 | 第47-48页 |
3、科技园与社会资源协同不足 | 第48页 |
4、科技园孵化服务机构间信息协同不足 | 第48-50页 |
四、国外大学科技园的主要管理经验借鉴 | 第50-55页 |
(一)斯坦福大学科技园 | 第50-52页 |
1、政府多方位政策供给 | 第50-51页 |
2、信息畅通的网络化组织结构和融资环境 | 第51页 |
3、斯坦福大学与硅谷科技园紧密结合 | 第51-52页 |
(二)剑桥科技园管理模式 | 第52-55页 |
1、注重发展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 | 第52-53页 |
2、知识与产业紧密结合 | 第53-54页 |
3、管理简化,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 第54-55页 |
五、“双创”背景下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机制路径优化 | 第55-63页 |
(一)政府与园区间形成政策协同 | 第55-57页 |
1、充分理解和落实“双创”政策 | 第55-56页 |
2、政府提高政策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 第56页 |
3、建立科技园与政府间的政策协同机制 | 第56-57页 |
(二)大学科技园与高校(科研机构)深度结合 | 第57-59页 |
1、坚持科技园的大学属性和科技特征 | 第57页 |
2、加强科技园与高校重点学科结合 | 第57-59页 |
3、建立大学和科技园知识的流通渠道 | 第59页 |
(三)加强科技园社会协同能力 | 第59-60页 |
1、充分利用社会各类资源 | 第59-60页 |
2、提高园区开放度,实现资源共享 | 第60页 |
3、建立园区与社会联动的组织机构 | 第60页 |
(四)完善园区内部服务平台建设 | 第60-63页 |
1、完善中介服务体系尤其是资金平台 | 第60-61页 |
2、提高增值性、经营性的创新服务能力 | 第61-62页 |
3、增强园区服务企业间的信息协同 | 第62-63页 |
结语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