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声换热器的优化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9-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4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4-15页 |
1.2 热声理论研究与进展 | 第15-18页 |
1.2.1 线性热声理论 | 第15-16页 |
1.2.2 非线性热声理论 | 第16-17页 |
1.2.3 热声网络理论 | 第17页 |
1.2.4 热声特征时间理论 | 第17-18页 |
1.2.5 介观热力学理论及优化 | 第18页 |
1.3 热声装置的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1.3.1 热声发动机 | 第18-20页 |
1.3.2 热声制冷机 | 第20-21页 |
1.4 热声振荡流换热器的研究进展 | 第21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4页 |
第2章 基于熵产分析的热声换热器性能分析 | 第24-32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热声流体流动的熵产分析 | 第24-27页 |
2.3 热声换热过程的熵产分析 | 第27-28页 |
2.4 数值算例 | 第28-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3章 热声换热器的(火积)耗散分析与优化 | 第32-44页 |
3.1 引言 | 第32页 |
3.2 热声换热器的(火积)分析 | 第32-37页 |
3.2.1 热传导引起的不可逆损失 | 第32-33页 |
3.2.2 热对流引起的不可逆损失 | 第33-35页 |
3.2.3 换热器的不可逆损失 | 第35-36页 |
3.2.4 ε?NTU方法 | 第36-37页 |
3.3 火积优化理论 | 第37-40页 |
3.3.1 火积耗散最小原理 | 第37-40页 |
3.3.2 基于边界条件下的(火积)分析 | 第40页 |
3.4 数值算例 | 第40-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基于场协同理论的热声换热器性能分析 | 第44-52页 |
4.1 引言 | 第44页 |
4.2 场协同的基本理论 | 第44-46页 |
4.3 线性热声理论 | 第46-48页 |
4.4 热声换热器中的场协同理论 | 第48-49页 |
4.5 数值算例 | 第49-5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5章 热声换热器的构型优化研究 | 第52-60页 |
5.1 引言 | 第52-53页 |
5.2 热声平板式换热器的构型优化 | 第53-56页 |
5.3 热声圆管式换热器的构型优化 | 第56-57页 |
5.4 数值算例 | 第57-5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6章 热声热机振荡流换热器的实验研究 | 第60-68页 |
6.1 引言 | 第60页 |
6.2 实验装置 | 第60-65页 |
6.2.1 热声加热器和冷却器 | 第60-61页 |
6.2.2 外激励系统 | 第61-62页 |
6.2.3 实验中数据的测量与采集 | 第62-63页 |
6.2.3.1 温度传感器 | 第62页 |
6.2.3.2 压力传感器 | 第62-63页 |
6.2.3.3 数据采集器 | 第63页 |
6.2.4 实验步骤 | 第63-64页 |
6.2.5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4-65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65-68页 |
第7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7.1 全文总结 | 第68-69页 |
7.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8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