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端柔性直流电网直流线路保护原理研究
|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 1.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 第11-14页 |
| 1.1.1 柔性直流输电的发展 | 第11-13页 |
| 1.1.2 柔性直流电网关键技术 | 第13-14页 |
| 1.1.3 课题的提出 | 第14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1.2.1 柔性直流电网直流故障检测技术 | 第14-16页 |
| 1.2.2 柔性直流输电直流故障隔离技术 | 第16-17页 |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工作 | 第17-19页 |
| 第2章 基于直流电抗器电压的直流线路边界保护 | 第19-32页 |
| 2.1 引言 | 第19页 |
| 2.2 直流故障暂态特征分析 | 第19-21页 |
| 2.2.1 对称双极MMC系统 | 第19页 |
| 2.2.2 直流电抗器电压特征分析 | 第19-21页 |
| 2.3 基于直流电抗器电压的边界保护 | 第21-24页 |
| 2.3.1 故障线路判据 | 第22页 |
| 2.3.2 故障类型判据 | 第22页 |
| 2.3.3 故障极判据 | 第22-23页 |
| 2.3.4 保护整定原则 | 第23页 |
| 2.3.5 边界保护方案 | 第23-24页 |
| 2.4 仿真验证 | 第24-31页 |
| 2.4.1 仿真模型 | 第24-26页 |
| 2.4.2 区内故障仿真分析 | 第26-28页 |
| 2.4.3 区外故障仿真分析 | 第28-30页 |
| 2.4.4 功率反转情况仿真分析 | 第30-31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3章 基于电流突变量夹角余弦的直流线路纵联保护 | 第32-46页 |
| 3.1 引言 | 第32页 |
| 3.2 电流突变量暂态特征分析 | 第32-35页 |
| 3.2.1 区内故障暂态特征分析 | 第33页 |
| 3.2.2 区外故障暂态特征分析 | 第33-35页 |
| 3.3 夹角余弦 | 第35-36页 |
| 3.4 基于电流突变量夹角余弦的纵联保护 | 第36-39页 |
| 3.4.1 保护启动判据 | 第37页 |
| 3.4.2 故障识别判据 | 第37-38页 |
| 3.4.3 故障极判据 | 第38页 |
| 3.4.4 辅助判据 | 第38页 |
| 3.4.5 纵联保护方案 | 第38-39页 |
| 3.5 仿真验证 | 第39-44页 |
| 3.5.1 直流线路区内、外故障仿真分析 | 第39-42页 |
| 3.5.2 交流侧故障仿真分析 | 第42-43页 |
| 3.5.3 过渡电阻对纵联保护的影响 | 第43-44页 |
| 3.5.4 线路分布电容对纵联保护的影响 | 第44页 |
| 3.5.5 数据同步误差对纵联保护的影响 | 第44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 第4章 直流电网故障隔离特性 | 第46-55页 |
| 4.1 引言 | 第46页 |
| 4.2 直流断路器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 第46-48页 |
| 4.2.1 直流断路器基本结构 | 第46-47页 |
| 4.2.2 直流断路器工作原理 | 第47-48页 |
| 4.3 故障隔离特性 | 第48-54页 |
| 4.3.1 基于边界保护方案的故障隔离特性 | 第48-51页 |
| 4.3.2 基于纵联保护方案的故障隔离特性 | 第51-54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 5.1 结论 | 第55-56页 |
| 5.2 展望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2-6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63-64页 |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