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目标、研究思路和研究范围 | 第13-15页 |
·研究目标 | 第13-14页 |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研究范围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技术路线 | 第17页 |
·主要创新 | 第17-18页 |
第2章 文献与理论研究述评 | 第18-33页 |
·国外研究现状和分析 | 第18-24页 |
·从农民迁移城市动力机制进行研究 | 第18-19页 |
·从发展经济学视角下农民市民化的研究 | 第19-21页 |
·从社会冲突视角下农民市民化研究 | 第21-22页 |
·从农民向市民转化的选择模式研究 | 第22-24页 |
·国内研究现状和分析 | 第24-32页 |
·从代际特征差异角度研究农民工市民化 | 第26-27页 |
·从心理特征角度研究农民工市民化 | 第27-28页 |
·从社会资本角度研究农民工市民化 | 第28-30页 |
·从制度障碍特征角度研究农民工市民化 | 第30-32页 |
·研究发展趋势 | 第32-33页 |
第3章 农民工市民化的必然性、意义和发展趋势 | 第33-67页 |
·农民工市民化的概念和基本内涵 | 第33-35页 |
·中部地区农民工市民化的发展现状 | 第35-44页 |
·中部五省农民工市民化现状分析 | 第37-43页 |
·江西省农民工市民化发展现状 | 第43-44页 |
·农民工对江西经济增长贡献的测算 | 第44-56页 |
·经济增长机制 | 第44-45页 |
·经济增长机制中的劳动再配置效益 | 第45-46页 |
·各指标的选取和农民工对江西经济增长贡献的测算 | 第46-55页 |
·农民工对江西经济增长贡献测算的研究结论 | 第55页 |
·农民工对江西经济增长成果的分享测度 | 第55-56页 |
·农民工市民化的必然性和重要意义 | 第56-61页 |
·农民工市民化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 第56-60页 |
·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社会经济意义 | 第60-61页 |
·农民工市民化发展趋势分析 | 第61-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4章 农民工城镇就业基本现状和市民化需求倾向分析 | 第67-98页 |
·江西农民工省内转移就业流动特点分析 | 第67-68页 |
·家庭式流动 | 第67页 |
·两栖性流动 | 第67页 |
·边缘性群体 | 第67-68页 |
·农民工省内转移群体就业情况分析 | 第68-80页 |
·农民工省内转移群体就业结构 | 第68-70页 |
·农民工省内就业情况分析 | 第70-73页 |
·农民工就业权益保障情况分析 | 第73-74页 |
·农民工进城后的反贫困经济学思考 | 第74-79页 |
·分析小结 | 第79-80页 |
·农民工市民化需求倾向影响因素的交叉列联表和卡方检验分析 | 第80-97页 |
·交叉列联表分析 | 第80-82页 |
·研究假设与数据来源 | 第82-83页 |
·研究变量的设定 | 第83页 |
·交叉列联表分析与卡方检验 | 第83-96页 |
·分析结论 | 第96-97页 |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第5章 农民工工资收入决定因素模型和市民化成本收益分析 | 第98-152页 |
·工资水平决定基本理论 | 第98-101页 |
·古典经济学的工资决定理论 | 第98-99页 |
·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工资决定理论 | 第99页 |
·制度学派的工资决定理论 | 第99-101页 |
·城镇农民工工资收入水平状况 | 第101-108页 |
·城镇农民工工资基本现状 | 第101页 |
·农民工与城镇在岗职工工资收入差异比较 | 第101-103页 |
·农民工工作强度大基本无奖金福利待遇 | 第103页 |
·农民工社会保障待遇普遍缺失 | 第103-108页 |
·城镇农民工工资决定的宏观影响因素分析 | 第108-112页 |
·经济发展水平 | 第109页 |
·工业化的发展阶段 | 第109-111页 |
·劳动力市场供求 | 第111-112页 |
·城镇农民工工资收入微观影响因素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 | 第112-129页 |
·农民工工资收入微观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 第113-117页 |
·农民工工资收入微观影响因素的多项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 | 第117-127页 |
·两种模型的比较和结论 | 第127-129页 |
·成本-收益视角下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分析 | 第129-143页 |
·农民工市民化公共成本分析 | 第130-135页 |
·农民工市民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阐释和实证研究 | 第135-141页 |
·农民工市民化个人成本支出 | 第141-142页 |
·农民工市民化个人收益分析 | 第142-143页 |
·农民工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和制度创新对策研究 | 第143-151页 |
·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分担机制 | 第143-144页 |
·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创新对策研究 | 第144-151页 |
本章小结 | 第151-152页 |
第6章 基于SD模型的农民工市民化社会经济系统反馈结构分析 | 第152-174页 |
·SD流率基本入树建模法 | 第152-157页 |
·细节性与反馈动态性复杂 | 第152-153页 |
·J.Forrester.W.的流图建模法 | 第153-154页 |
·Peter.Senge.M的基模分析法 | 第154-155页 |
·流率基本入树建模法 | 第155-157页 |
·农民工市民化系统流图和仿真结果分析 | 第157-171页 |
·系统主要变量模型方程建立 | 第159-168页 |
·模型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168-171页 |
·农民工市民化政策调控方案仿真预测研究 | 第171-173页 |
小结 | 第173-174页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174-180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74-179页 |
·研究展望 | 第179-180页 |
参考文献 | 第180-185页 |
致谢 | 第185-18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专著和论文 | 第186-188页 |
附录一 调查访谈案例 | 第188-199页 |
附录二 调查问卷 | 第199-2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