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5-17页 |
前言 | 第17-20页 |
1 药用辅料进展 | 第17-18页 |
2 药物代谢酶 | 第18-19页 |
3 课题设计 | 第19-20页 |
第一章 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7种探针底物的LC-MS/MS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 第20-38页 |
1 仪器与材料 | 第20-22页 |
1.1 主要仪器 | 第20-21页 |
1.2 试药 | 第21-22页 |
1.3 生物样品的来源 | 第22页 |
2 实验方法和结果 | 第22-36页 |
2.1 溶液的配制及生物样品的预处理 | 第22页 |
2.1.1 探针底物溶液及内标的配制 | 第22页 |
2.1.2 血浆样品预处理 | 第22页 |
2.2 分析条件 | 第22-23页 |
2.2.1 色谱条件 | 第22-23页 |
2.2.2 质谱条件 | 第23页 |
2.3 大鼠血浆样品方法学考察 | 第23-36页 |
2.3.1 方法专属性 | 第23-25页 |
2.3.2 线性范围考察 | 第25-26页 |
2.3.3 定量下限 | 第26-28页 |
2.3.4 精密度和准确度考察 | 第28-32页 |
2.3.5 基质效应考察 | 第32-34页 |
2.3.6 稳定性考察 | 第34-36页 |
3 讨论 | 第36-37页 |
3.1 色谱条件的建立 | 第36-37页 |
3.2 内标物质的选择 | 第37页 |
3.3 血浆样品处理方法的确定 | 第37页 |
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二章 经尾静脉注射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对大鼠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的影响 | 第38-61页 |
1 仪器和材料 | 第38-40页 |
1.1 仪器 | 第38-39页 |
1.2 试药 | 第39页 |
1.3 实验动物 | 第39-40页 |
2 方法和结果 | 第40-59页 |
2.1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40页 |
2.1.1 探针底物混合溶液的配制 | 第40页 |
2.1.2 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溶液的配制 | 第40页 |
2.2 实验动物分组 | 第40页 |
2.3 给药剂量 | 第40页 |
2.3.1 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的给药剂量 | 第40页 |
2.3.2 探针底物的给药剂量 | 第40页 |
2.4 给药方式及样品采集 | 第40-41页 |
2.5 样品处理与检测 | 第41页 |
2.6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41-42页 |
2.7 血药浓度及药时曲线测定结果 | 第42-52页 |
2.7.1 非那西丁 | 第42-43页 |
2.7.2 安非他酮 | 第43-45页 |
2.7.3 双氯芬酸钠 | 第45-46页 |
2.7.4 奥美拉唑 | 第46-48页 |
2.7.5 阿莫地喹 | 第48-50页 |
2.7.6 右美沙芬 | 第50-51页 |
2.7.7 咪达唑仑 | 第51-52页 |
2.8 探针底物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 | 第52-59页 |
2.8.1 非那西丁 | 第52-53页 |
2.8.2 安非他酮 | 第53-54页 |
2.8.3 双氯芬酸钠 | 第54-55页 |
2.8.4 奥美拉唑 | 第55-56页 |
2.8.5 阿莫地喹 | 第56-57页 |
2.8.6 右美沙芬 | 第57-58页 |
2.8.7 咪达唑仑 | 第58-59页 |
3 讨论 | 第59-60页 |
3.1 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给药方式及给药剂量的确定 | 第59页 |
3.2 探针底物给药方式及给药剂量的确定 | 第59页 |
3.3 探针底物混合溶液的制备过程 | 第59-60页 |
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三章 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经灌胃给药对大鼠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的影响 | 第61-83页 |
1 仪器和材料 | 第61-62页 |
1.1 仪器 | 第61-62页 |
1.2 试药 | 第62页 |
1.3 实验动物 | 第62页 |
2 方法和结果 | 第62-82页 |
2.1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62-63页 |
2.1.1 探针底物混合溶液的配制 | 第62-63页 |
2.1.2 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溶液的配制 | 第63页 |
2.2 实验动物分组 | 第63页 |
2.3 给药剂量 | 第63页 |
2.3.1 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的给药剂量 | 第63页 |
2.3.2 探针底物的给药剂量 | 第63页 |
2.4 给药方式及样品采集 | 第63-64页 |
2.5 样品处理与检测 | 第64页 |
2.6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64页 |
2.7 血药浓度及药时曲线测定结果 | 第64-75页 |
2.7.1 非那西丁 | 第64-66页 |
2.7.2 安非他酮 | 第66-68页 |
2.7.3 双氯芬酸钠 | 第68-70页 |
2.7.4 奥美拉唑 | 第70-71页 |
2.7.5 阿莫地喹 | 第71-73页 |
2.7.6 右美沙芬 | 第73-74页 |
2.7.7 咪达唑仑 | 第74-75页 |
2.8 探针底物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 | 第75-82页 |
2.8.1 非那西丁 | 第75-76页 |
2.8.2 安非他酮 | 第76-77页 |
2.8.3 双氯芬酸钠 | 第77-78页 |
2.8.4 奥美拉唑 | 第78-79页 |
2.8.5 阿莫地喹 | 第79-80页 |
2.8.6 右美沙芬 | 第80-81页 |
2.8.7 咪达唑仑 | 第81-82页 |
3 讨论 | 第82页 |
3.1 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给药方式及给药剂量的确定 | 第82页 |
3.2 探针底物给药方式及给药剂量的确定 | 第82页 |
3.3 探针底物混合溶液的制备过程 | 第82页 |
4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四章 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对大鼠肝细胞色素P450酶mRNA表达的影响 | 第83-93页 |
1 仪器和材料 | 第83页 |
1.1 仪器 | 第83页 |
1.2 材料 | 第83页 |
1.3 实验动物 | 第83页 |
2 试验方法及结果 | 第83-90页 |
2.1 相关试剂的配制及处理 | 第83-84页 |
2.2 实验动物分组 | 第84页 |
2.3 给药剂量 | 第84页 |
2.4 给药方式和样品采集 | 第84页 |
2.5 肝脏组织总RNA的提取及定量 | 第84-85页 |
2.6 cDNA的制备 | 第85-86页 |
2.7 内参基因与目的基因的引物设计 | 第86页 |
2.8 PCR反应 | 第86-87页 |
2.9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 第87页 |
2.10 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对代谢酶mRNA表达的影响 | 第87-90页 |
3 讨论 | 第90-92页 |
4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全文总结 | 第93-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0页 |
综述 | 第100-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08页 |
个人介绍 | 第108页 |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108-109页 |
致谢 | 第109页 |